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8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8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该光纤适配器包括光路侧向显示器,该光路侧向显示器包括:导光柱,一端设置有收光端,所述导光柱安装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取光口内,所述取光口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上,所述收光端靠近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上方;以及导光帽,安装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外;所述导光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所述导光帽顶部设置有用于集聚漏光的集光腔,所述集光腔正对所述视窗设置。当光路中的检测光到达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时,通过光路侧向显示器上面设置的集光腔,光在集光腔的腔壁上形成一个灯带效应,把漏光导出并通过视窗显示,从侧面就可以看到漏光,方便线务员查找路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
,特别是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用于光路取光的光路侧向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信息传播要求的提高,光纤作为高速信息载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对光纤接续点的监控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尤其进入5G时代,光纤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光纤接续点的数量也以几何级数级快速增长,光纤接续点的路由管理和接续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感光元件在光纤接续点处检测溢出光的方法应运而生。因为激光不像我们日常的灯光,激光可实现远距离不散,但由于激光太过聚集,正面可视角度小,人们反而不易观察,而垂直于泄漏激光路径方向的侧面更难观察,这也成为安装在电信托盘中无法直视,需要侧向激光显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路侧向显示器,安装在光纤适配器上,其中,包括:导光柱,一端设置有收光端,所述导光柱安装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取光口内,所述取光口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上,所述收光端靠近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上方;以及导光帽,安装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外;所述导光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所述导光帽顶部设置有用于集聚漏光的集光腔,所述集光腔正对所述视窗设置。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光帽为矩形或圆柱形结构。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集光腔为一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与所述导光柱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圆锥凹面腔的锥顶或所述球面腔的顶部位于靠近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高度与所述导光帽的高度相等,所述视窗平行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且所述视窗的高度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高度相等。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内表面为表面粗糙化处理的凹面。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还包括显示器连接部,所述显示器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导光帽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显示器连接部适配的壳体连接部,所述壳体连接部靠近所述取光口设置。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连接部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光帽两侧的扣板,所述壳体连接部为与所述扣板适配的卡接钩,所述卡接钩对称设置在所述取光口的两侧。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光柱为高透光材料件,所述收光端为表面光滑透光的平面或弧面,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柱的轴线,所述弧面的轴线与所述导光柱的轴线同轴。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中,所述导光柱上还设置有类凸透镜,所述类凸透镜贴敷于所述收光端的端面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纤适配器,其中,包括上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将光路侧向显示器安装在光纤适配器上,通过导光座中胶接、镶嵌或二次注塑导光柱,或利用扣板与光纤适配器壳体上的卡接钩扭合,把导光柱固定在光纤适配器的取光口中,实现了在光纤适配器上对取光部件的定位封装;通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柱把泄漏光导出显示,并且可通过在收光表面设置类凸透镜,聚焦泄漏光进入导光柱内部,增加光路显示效果;通过在导光帽中设置集光腔,使得泄漏光在集光腔腔壁形成灯带,通过侧面设置的视窗观察光路,解决了当适配器放在托盘中,受到托盘盖或其它托盘的遮挡,不便正面观察泄漏光时的光路查找;该导光柱无需螺钉、铆钉等固定件和安装工具即可快捷方便地安装,组装方便,生产效率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壳体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装配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壳体11壳体连接部12取光口13卡接钩14凹槽2光路侧向显示器21导光柱22导光帽23收光端24视窗25集光腔26显示器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装配示意图。本技术的光纤适配器,包括一光路侧向显示器2。该光路侧向显示器2,安装在光纤适配器的壳体1上。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壳体剖视图。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1上设置有取光口12,所述取光口12对应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设置。该光纤适配器其他部分的组成、结构、相互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仅对本技术的光路侧向显示器2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3,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光路侧向显示器2,安装在光纤适配器的壳体1上,该光路侧向显示器2包括:导光柱21和导光帽22,导光柱21的一端设置有收光端23,所述导光柱21安装在所述光纤适配器壳体1上的取光口12内,所述取光口12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1上并对应于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设置,所述收光端23靠近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上方。所述导光柱21优选为高透光材料件,所述收光端23优选为表面光滑透光的平面或弧面,该收光端23为平面时,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导光柱21的轴线,该收光端23为弧面时,所述弧面的轴线与所述导光柱21的轴线同轴。所述导光柱21上还可设置有类凸透镜,所述类凸透镜贴敷于所述收光端23的端面上。该导光帽22安装在所述导光柱21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1外;所述导光帽22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24,所述导光帽22顶部设置有用于集聚漏光的集光腔25,所述集光腔25正对所述视窗24设置。该导光柱21和导光帽22均优选为亚格力材料件,可为一体结构件,也可为分体结构件。其中,所述集光腔25优选为一圆锥凹面腔,也可为球面腔,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与所述导光柱21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圆锥凹面腔的锥顶或所述球面腔的顶部位于靠近所述导光柱21的一端。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高度与所述导光帽22的高度相等,所述视窗24平行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且所述视窗24的高度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高度相等。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内表面优选为表面粗糙化处理的凹面。当泄漏光被导入导光柱21后打在集光腔25上,集光腔25表面粗糙产生漫反射和漫折射,形成漏光带,就可以方便地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路侧向显示器,安装在光纤适配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柱,一端设置有收光端,所述导光柱安装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取光口内,所述取光口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上,所述收光端靠近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上方;以及/n导光帽,安装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外;所述导光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所述导光帽顶部设置有用于集聚漏光的集光腔,所述集光腔正对所述视窗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02 CN 20192144114111.一种光路侧向显示器,安装在光纤适配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柱,一端设置有收光端,所述导光柱安装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取光口内,所述取光口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上,所述收光端靠近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纤适配器的耦合点上方;以及
导光帽,安装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外;所述导光帽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所述导光帽顶部设置有用于集聚漏光的集光腔,所述集光腔正对所述视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帽为矩形或圆柱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光腔为一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与所述导光柱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圆锥凹面腔的锥顶或所述球面腔的顶部位于靠近所述导光柱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侧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高度与所述导光帽的高度相等,所述视窗平行于所述圆锥凹面腔或球面腔的轴线,且所述视窗的高度与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根良黄辉史光耀车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