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包括防撞结构本体,所述防撞结构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防撞冲击;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防撞结构的结构重量,减小了挡风面积,并且通过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冲击,使得防撞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的形式多种多样。家用移动空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随意移动的空调,移动空调内外机一体,空间小物料多,机体内有压缩机、排风机、电热器、蒸发器、风冷翅片式冷凝器等装置,机身配有电源插头,机壳底座安装了四个脚轮,可使空调随心所移。压缩机距离冷凝器距离近,为防止跌落试验压缩机撞坏冷凝器,一般冷凝器上均需设计防撞结构,由于空间受限,防撞结构强度有限,防撞结构越大越影响进风量,老式防撞结构采用2.0mm板材,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冷凝器防撞结构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包括防撞结构本体,所述防撞结构本体包括自上而下分别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防撞冲击;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由此,防撞结构通过自上而下设计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冲击,使得冲击强度逐渐减缓,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压力,因此防撞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同时,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可以有效减小挡风面积,释放两个防撞冲击部之间的风压,同时节省用料,减轻了防撞结构的重量,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部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进风面积。由此,由于受到冲击时第一防撞冲击部先受到冲击,承受大部分冲击,受冲击风压大,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后受到冲击,受冲击风压较小;故第一进风部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进风面积的设计有利于受冲击时各防撞冲击部之间风压的平衡,能加强防撞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直段、缓冲圆段,抗冲击直段和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连接。由此,由于第一防撞冲击部在受到冲击时受力有层次,通过缓冲直段先接受到冲力的,而后通过缓冲圆段缓解部分冲力,最后通过抗冲击直段增大冲击距离,使得冲击被减缓,部分冲击力被化解。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直段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一夹角。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增加缓冲圆段受力面积,减小冲击压强,同时使得缓冲直段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这样抗冲击直段不容易翻转,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直段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处的平面之间呈第二夹角。由此,使得缓冲直段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与所述缓冲直段的长度相等。由此,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将缓冲直段受到的冲力,平均的进行缓解。使得缓冲直段完成缓冲作用后,抗冲击直段可以有效地承受抗冲击压力,增强了抗冲击的连续性。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圆段为半圆弧状,所述缓冲圆段的半径小于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的一半。由此,既能保证缓冲圆段的接触面积,又能保证缓冲圆段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和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分别与第一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相连。由此,第二防撞冲击部强度减小,与第二阶段受到的的冲击强度向对应,使得整个防撞结构受到的整体冲击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长底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相连,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背离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由此,梯形结构使得冲击受力点集中在第二防撞冲击部的中间部位,不容易导致两边安装部受力,减少拉伤冷凝器两侧铜管的风险,第二防撞冲击部从防撞结构内部冲压而成,还可以尽量增加模具此处的切口宽度,模具强度好。进一步地,所述梯形结构的高度与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相等。由此,不仅能够确保在第一防撞冲击部没变形之前,第一防撞冲击部先承受冲力,而后在使第二防撞冲击部进行受力;还能够确保第一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后,第二防撞冲击部立即开始受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三夹角。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受冲击时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力,这样折边不容易翻边,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的朝向方向相反。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结束时,正好撞击到第三防撞冲击部的主平面上,进一步增加防撞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结构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适于与冷凝器连接。由此,通过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能够使防撞结构和冷凝器进行合理的安装,还能够在防撞结构损坏时便于拆卸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与所述防撞结构本体连接的折弯处分别设有两个加强凸包。由此,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安装部可以减小防撞结构向两侧变形拉伤冷凝器铜管的风险,加强凸包能加强折弯处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设有水泵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设有水泵第二安装孔,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部两侧,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适于共同安装水泵。由此,可在水泵安装部直接安装水泵,无需单独设计水泵支架,节省材料,减少安装工序,使水泵安装更简单。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还设有水泵定位折边,所述水泵定位折边适于水泵定位。由此,水泵定位折边能够在水平安装时,给予工作人员精准的定位,使水泵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水泵定位折边还能防止水泵移位,安装更加牢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防撞结构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冷凝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冷凝器防撞结构;冷凝器的左侧板与左安装部连接,冷凝器的右侧板与右安装部连接。空调器的冷凝器防撞结构重量较轻,能减小挡风面积,结构强度高。空调器与上述防撞结构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结构本体(1),所述防撞结构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14),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结构本体(1),所述防撞结构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14),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部(14)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15)的进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直段(113)、缓冲圆段(112)、抗冲击直段(111)和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直段(113)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处的平面之间呈第二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与所述缓冲直段(113)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圆段(112)为半圆弧状,所述缓冲圆段(112)的半径小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和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长底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华冷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