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液构件、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0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液构件、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灶具。集液构件包括集液盘和导流槽,集液盘包括底壁,底壁上具有沿集液盘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孔,集液盘还包括从开孔的边缘向上延伸且包围开孔的内凸缘和从底壁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包围底壁的外凸缘,外凸缘上具有第一豁口,导流槽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豁口,导流槽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豁口且远离集液盘。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液构件能够使集液盘内的液体通过导流槽引流到期望的位置处,避免了因集液构件内存留的液体过多溢出而流入燃烧器内,防止燃烧器内部腐蚀生锈。此外,还能够避免依靠蒸发清除液体而在集液构件上留下污渍,从而保持集液构件表面的干净整洁,长期使用也可以无需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液构件、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灶具
本技术涉及灶具,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液构件、具有该集液构件的燃烧器和具有该燃烧器的灶具。
技术介绍
目前,灶具(尤其是燃气灶)基本上已经成为每个厨房的必备设备。随着灶具的普及,市面上铸铁制造的燃烧器的占比也随之升高。在正常使用中,燃烧器这个部件经常接触来自锅具的油渍和水渍,或者出现溢锅现象时,溢流的液体也容易流进燃烧器内部。对于铸铁材质的燃烧器而言,这些流入燃烧器内部的油水,不但清洁不方便,更严重的是会使燃烧器生锈腐蚀。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在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上之间设置环形的集液构件,集液构件起到承接油水的作用,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受热使承接到的油水蒸发,但是如果集液构件承接的油水溢满后,仍然会有油水流出,并进入燃烧器内,使燃烧器内部生锈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液构件。所述集液构件包括集液盘和导流槽,所述集液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上具有沿所述集液盘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集液盘还包括从所述开孔的边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开孔的内凸缘和从所述底壁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底壁的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上具有第一豁口,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豁口,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豁口且远离所述集液盘。由此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集液构件能够使集液盘内的液体通过导流槽引流到期望的位置处(例如引流到外环混气室外侧的承液盘内),避免了因集液构件内存留的液体过多溢出而流入燃烧器内,防止燃烧器内部腐蚀生锈。此外,由于集液构件上的液体能够及时引出,因此,能够避免依靠蒸发清除液体而在集液构件上留下污渍,从而保持集液构件表面的干净整洁,长期使用也可以无需清理。示例性地,所述开孔包括中心孔和周边孔,所述周边孔位于所述中心孔周围,所述周边孔与所述中心孔间隔开设置或者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这样,具有周边孔的集液盘,能够使灶具上设置在燃烧器内部的其它装置穿过集液盘,在不影响防止液体溢流的前提下,也避免了集液盘对其他装置的正常使用的干扰。示例性地,所述导流槽沿着所述集液盘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能够使导流槽在具有导流作用的前提下,具有最短的长度,在材料的使用上,用料最少,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示例性地,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一个。这样,对于一体成型件的燃烧器来说,可以方便地将集液构件安装至燃烧器。示例性地,所述集液盘的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导流槽向下倾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集液构件的对其内部液体的排出效果,避免液体在集液构件内积累,进而避免液体干涸而在集液构件上留下污渍。示例性地,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与所述灶具的外环混气室的侧壁上的二次空气进气口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导流槽在所述集液构件安装在所述灶具上时穿过对应的二次空气进气口。导流槽的数量增多,则集液盘内的液体导出的速度也将有所提高,能够将集液盘内的液体快速导出,避免集液盘内的液体过多,而从集液构件的周边的凸缘处溢出,流入燃烧器内。示例性地,所述集液盘的所述底壁从其中心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向下倾斜。进一步提高了集液构件的对其内部液体的导流效果。示例性地,所述集液盘还具有从所述集液盘向上延伸的立柱。该集液构件就可以利用其上设置的立柱,与安装在内环混气室上的装饰圈,在竖直方向上的贴合,限制了集液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避免了集液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从燃烧器内脱落或者在燃烧器内歪斜。同时相对于焊接和粘接的方式,其安装简单,拆卸方便,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具有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的侧壁具有二次空气进气口,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集液构件,所述集液盘位于所述内环混气室和所述外环混气室之间,所述导流槽穿过所述二次空气进气口。示例性地,所述集液盘固定在所述内环混气室和所述外环混气室之间。本技术提供的集液构件由于能够将其内承接的液体及时排走,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形成污渍,这样即使长期使用也可以无需清洗,因此可以固定在燃烧器上。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燃烧器和包围所述燃烧器的承液盘,所述集液构件的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承液盘的上方。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和集液构件的局部剖切的装配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集液构件的立体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集液构件和承液盘的装配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集液构件;101、中心孔;102、内凸缘;103、外凸缘;104、第一豁口;105、第二豁口;106、周边孔;107、立柱;108、底壁;110、集液盘;120、导流槽;200、燃烧器;210、内环混气室;220、外环混气室;230、二次空气进气口;300、装饰圈;400、承液盘;410、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在日常使用灶具过程中,经常出现溢锅现象,溢出的油水难免会流入到锅具下方的燃烧器内,时间长后,燃烧器可能会出现生锈等现象,影响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灶具的集液构件100。为了清楚地了解集液构件100的结构,首先对具有集液构件100的燃烧器200进行简单描述。如图1和3所示,燃烧器200具有内环混气室210和外环混气室220。内环混气室210和外环混气室220上分别覆盖有小火盖和大火盖,以分别形成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其中,图1为了示出燃烧器200内部的集液构件100,将移除外环混气室220的一部分。外环混气室220的侧壁上具有二次空气进气口230。该燃烧器200采用上进气结构,即二次空气进气口230位于灶具的面板上方。二次空气进气口230侧向贯穿外环混气室220的侧壁。在外环混气室220的外围设置有承液盘400。承液盘400通常安装在灶具的面板(未示出)上。如图2所示,集液构件100包括集液盘110和导流槽120。在集液盘110包括底壁108,底壁108上具有沿集液盘110的轴向方向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灶具的集液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构件包括集液盘(110)和导流槽(120),所述集液盘包括底壁(108),所述底壁上具有沿所述集液盘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集液盘还包括从所述开孔的边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开孔的内凸缘(102)和从所述底壁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底壁的外凸缘(103),所述外凸缘上具有第一豁口(104),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豁口,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豁口(105)且远离所述集液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灶具的集液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构件包括集液盘(110)和导流槽(120),所述集液盘包括底壁(108),所述底壁上具有沿所述集液盘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集液盘还包括从所述开孔的边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开孔的内凸缘(102)和从所述底壁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包围所述底壁的外凸缘(103),所述外凸缘上具有第一豁口(104),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豁口,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豁口(105)且远离所述集液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包括中心孔(101)和周边孔(106),所述周边孔位于所述中心孔周围,所述周边孔与所述中心孔间隔开设置或者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20)沿着所述集液盘(110)的径向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20)的数量为一个。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盘(110)的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导流槽(120)向下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国进王孟君郑烨南叶宇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