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包括三脚架本体,三脚架本体包括用于安装全站仪的基座和可收拢张开的三根支脚,支脚的顶端铰接在基座底面上,垂直于水平面且经过基座中心的线称为中心线,所述的支脚远离基座的一端上铰接有底座杆,底座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支脚铰接,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铰接,中心线和支脚所在的平面称为支撑面,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其所连接的支脚所在的支撑面,在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上开设有锚固孔。在无法满足脚架中的三根支脚都有支撑点条件的极端地形上使用时,即使全站仪因为重心不稳,且遭受到外力时,也不易出现三脚架本体倾倒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站仪三脚架
本技术涉及测量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站仪三脚架。
技术介绍
全站仪的全称为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为其一次安置一次就可以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脚架是全站仪的辅助器材部分,用于支撑全站仪,使全站仪能够稳定立于底面或其他平台上。现有的全站仪脚架通常有三根支脚,且能够分别调整长度,使用时三根支脚张开并调整长度,通过三点支撑形成一个支撑区域。但是在实测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如河边、路基等地点往往存在断崖式位置落差,导致仪器加测站的立足空间极小,只能架起两根支脚,而第三支脚即使调到最长也无法寻得支撑点,致使一脚悬空,脚架无法立起,为此只能通过绕地测绘或手动测图的办法代替作业,不仅增加了测量作业的时间,还加大了测量误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2133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站仪脚架,包括用于安装全站仪的基座和可收拢张开的三根支脚,支脚顶端铰接在基座上,支脚底端连有底盘拼接杆,各底盘拼接杆一端与对应的支脚底端铰接,各底盘拼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相连的各底盘拼接杆处于同一平面内。其可在立足空间极小,无法满足脚架三根支脚都有支撑点条件的极端地形上使用,将脚架原有的三点支撑变成三线贴地支撑,支撑点更多,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有一根支脚悬空也仍能立起并确保测量作业正常进行。但是在脚架正常三点支撑的时候,整个全站仪设备的重心位于脚架的中心处,当位于极限位置时,全站仪的重心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支撑脚所支撑的面积却减小了,进而导致重心不稳。在整个支撑架遭受到外力,如风吹动时,很容易发生全站仪设备倾倒的现象。不仅容易导致测量出来的数据误差大,还容易使设备出现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其在无法满足脚架中的三根支脚都有支撑点条件的极端地形上使用时,即使全站仪因为重心不稳,且遭受到外力时,也不易出现三脚架本体倾倒的现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包括三脚架本体,三脚架本体包括用于安装全站仪的基座和可收拢张开的三根支脚,支脚的顶端铰接在基座底面上,垂直于水平面且经过基座中心的线称为中心线,所述的支脚远离基座的一端上铰接有底座杆,底座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支脚铰接,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铰接,中心线和支脚所在的平面称为支撑面,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其所连接的支脚所在的支撑面,在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上开设有锚固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杆分为第一杆和第二杆,即使支脚张开的角度大小不同时,也能够轻松的进行调节,使第二杆很好的贴合在地面上。之后可以通过在锚固孔内打入锚固桩,从而将第二杆的位置固定住,使支脚不易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在无法满足脚架三根支脚都有支撑点条件的极端地形上使用时,即使全站仪因为重心不稳,且遭受到外力时,也能够固定的很稳定,不易出现倾倒的现象,很好的保护了全站仪。而在三脚架本体设置在较为坚硬的地面上时,也能够通过放置石块等重物压住第二杆,使第二杆不能轻易的移动,从而使整个三脚架本体保持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脚收拢时,各个支脚靠近中心线的侧面为安装面,在支脚的安装面上开设有嵌设槽,嵌设槽的横截面大小与底座杆的横截面大小相等,且嵌设槽的长度与底座杆的长度相等,第一杆远离第二杆的一端铰接在嵌设槽远离基座的一端上,在嵌设槽靠近基座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在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上穿设有用于穿设在固定螺纹孔内的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底座杆能够转动并嵌设在嵌设槽内,便于后续进行收纳。而整个底座杆铰接在支脚靠近中心线的侧面上,在将三脚架本体支撑起来时,底座杆位于三根支脚之间,结构更为紧凑,便于进行架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遮挡板,在嵌设槽靠近基座一端的侧面上开设有遮挡槽,且遮挡槽位于嵌设槽远离其开口的侧面上,底座杆嵌设在嵌设槽内时,遮挡板嵌设在遮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杆上放置石块等重物来压制住后,遮挡板能够钩住该重物,在存在外力导致三脚架本体移动时,遮挡板和第一杆能够很好的勾住重物,使第二杆位置保持固定,整个结构固定的更为牢固。并且遮挡板能够嵌设在遮挡槽内,便于进行收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座杆的侧面上转动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安装在底座杆中垂直于转动轴线的侧面上,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定位块,且均位于第一杆和第二杆的同一侧,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内穿设有定位螺纹杆,且第一杆和第二杆上的定位块均被同一根定位螺纹杆穿设,在定位螺纹杆上套设有四个定位螺母,在第一杆上的定位块两侧和第二杆上的定位块两侧各抵接有一个定位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定位螺纹杆,在将定位螺纹杆安装好之后,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角度被固定住,使整个三脚架本体结构更为稳定,即使受到外力影响,也不容易出现形变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座杆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螺纹孔,在定位块的侧面上转动安装有安装螺纹杆,安装螺纹杆穿设在安装螺纹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杆上的定位块能够方便的进行拆卸,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底座杆依然能够很好的嵌设在嵌设槽内,便于进行收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脚收拢且底座杆嵌设在嵌设槽内时,第二杆靠近中心线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能够增加第二杆表面的摩擦系数,在第二杆贴合地面的时候,第二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更加不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三脚架本体能够固定的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脚远离基座的一端上安装有锚固脚,锚固脚设置成锥形,且锥形的尖端为锚固脚远离支脚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脚设置在支脚上,可以十分稳定的插设在地面上,便于固定三角架本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脚远离基座的一端上穿设有安装螺栓,安装螺栓平行于底座杆的旋转轴线,锚固脚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螺栓穿设在安装孔内,安装螺栓上安装有安装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锚固脚的角度,能够更好的插设入地面内,从而便于人们固定三脚架本体。1.在无法满足脚架中的三根支脚都有支撑点条件的极端地形上使用时,即使全站仪因为重心不稳,且遭受到外力时,也不易出现三脚架本体倾倒的现象;2.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底座杆能够转动并嵌设在嵌设槽内,便于后续进行收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验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直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底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脚架本体;11、基座;12、支脚;2、嵌设槽;21、底座杆;211、第一杆;212、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包括三脚架本体(1),三脚架本体(1)包括用于安装全站仪的基座(11)和可收拢张开的三根支脚(12),支脚(12)的顶端铰接在基座(11)底面上,垂直于水平面且经过基座(11)中心的线称为中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12)远离基座(11)的一端上铰接有底座杆(21),底座杆(21)包括第一杆(211)和第二杆(212),第一杆(211)的一端与支脚(12)铰接,第一杆(21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212)铰接,中心线和支脚(12)所在的平面称为支撑面,第一杆(211)和第二杆(212)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其所连接的支脚(12)所在的支撑面,在第二杆(212)远离第一杆(211)的一端上开设有锚固孔(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包括三脚架本体(1),三脚架本体(1)包括用于安装全站仪的基座(11)和可收拢张开的三根支脚(12),支脚(12)的顶端铰接在基座(11)底面上,垂直于水平面且经过基座(11)中心的线称为中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12)远离基座(11)的一端上铰接有底座杆(21),底座杆(21)包括第一杆(211)和第二杆(212),第一杆(211)的一端与支脚(12)铰接,第一杆(21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212)铰接,中心线和支脚(12)所在的平面称为支撑面,第一杆(211)和第二杆(212)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其所连接的支脚(12)所在的支撑面,在第二杆(212)远离第一杆(211)的一端上开设有锚固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12)收拢时,各个支脚(12)靠近中心线的侧面为安装面,在支脚(12)的安装面上开设有嵌设槽(2),嵌设槽(2)的横截面大小与底座杆(21)的横截面大小相等,且嵌设槽(2)的长度与底座杆(21)的长度相等,第一杆(211)远离第二杆(212)的一端铰接在嵌设槽(2)远离基座(11)的一端上,在嵌设槽(2)靠近基座(11)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螺纹孔(26),在第二杆(212)远离第一杆(211)的一端上穿设有用于穿设在固定螺纹孔(26)内的固定螺栓(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杆(212)远离第一杆(211)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遮挡板(22),在嵌设槽(2)靠近基座(11)一端的侧面上开设有遮挡槽(23),且遮挡槽(23)位于嵌设槽(2)远离其开口的侧面上,底座杆(21)嵌设在嵌设槽(2)内时,遮挡板(22)嵌设在遮挡槽(2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施伟,刘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