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脖式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58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挂脖本体和风扇组件,所述挂脖本体可佩戴于脖颈处,所述挂脖本体内设有风道,所述挂脖本体上设有若干由外部贯穿至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挂脖本体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通过在挂脖本体上设置若干个出风口,将挂脖本体佩戴于脖颈处时,所述风道的空气可沿出风口朝向所述脖颈的前面、侧面以及后面吹出,扩大了风扇的吹风范围、形成多方位降温,风扇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脖式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是一种挂脖式风扇。
技术介绍
在炎炎夏日,电扇是常见的用来降温的产品,为了方便出行时也能够使用电风扇,市场上出现了手持式电风扇、挂脖式电风扇,挂脖式电风扇与手持式电风扇相比,不用单手或者双手握持风扇,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但现有的挂脖式电风扇只在挂脖部的两端部设有风扇,将挂脖式风扇佩戴于脖颈处时,风只能吹到脖颈的前面,脖颈的后面和侧面难以受风,因吹风范围有限,难以对使用者的脖颈处形成多方位、有效的降温,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旨在现有挂脖式风扇吹风范围小、不能多方位有效降温的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挂脖本体和风扇组件,所述挂脖本体可佩戴于脖颈处,所述挂脖本体内设有风道,所述挂脖本体上设有若干由外部贯穿至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挂脖本体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进一步地,所述挂脖本体为弯曲的管状结构,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弯曲的管状结构的内侧和/或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挂脖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扇组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可驱动所述扇叶转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电机、为所述电机提供动力的电池以及可控制所述电机转速的主控电路板以及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的档位开关,所述挂脖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挂脖本体内部分隔成型腔以及所述风道,所述电池和主控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型腔内。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的截面积由所述挂脖本体的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挂脖本体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内壳体上并朝向所述外壳体延伸,所述风道由所述内壳体、外壳体以及隔板围合而成,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内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蜗轮风机,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两个与所述蜗轮风机的两进风窗相对应的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涡轮风机上设有对接所述风道的排风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挂脖本体上设置若干个出风口,将挂脖本体佩戴于脖颈处时,所述风道的空气可沿出风口朝向所述脖颈的前面、侧面以及后面吹出,扩大了风扇的吹风范围、形成多方位降温,风扇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挂脖式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涡轮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挂脖本体1和风扇组件2,所述挂脖本体1可佩戴于脖颈处,所述挂脖本体1内设有风道11,所述挂脖本体1上设有若干由外部贯穿至风道11的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将风道11与外部连通,所述风道11内的空气可通过出风口12流到外部空间。所述风扇组件2安装于所述挂脖本体1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风道11并从所述出风口12吹出,经由风扇组件2导入到所述风道11内的空气具有一定的风速,吹过出风口12时,由于出风口12内外存在风压差,风道11内的部分空气将通过出风口12流出风道11,以吹向脖颈处,给人体降温。优选地,所述出风口12间隔均匀地布置在所述挂脖本体1上,挂脖本体1在佩戴时可环绕脖颈的前面、侧面和后面,沿出风口12吹出的空气可吹向脖颈的前面、侧面和后面,因此扩大了风扇的吹风范围、形成多方位降温,风扇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如图1所示,所述挂脖本体1为弯曲的管状结构,所述挂脖本体1采用可伸缩的弹性材料制成,在佩戴时,需要拉开挂脖本体1的两端形成大于脖颈的缺口,佩戴完成后,所述挂脖本体1复位,挂脖本体1两端之间的缺口变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挂脖本体1复位后,其两端也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圆环状。所述挂脖本体1采用塑料制成,携带方便、佩戴舒适。所述出风口12朝向所述弯曲的管状结构的内侧和/或上方,在佩戴时,脖颈不会遮盖出风口12,以便出风口12向脖颈处送风。具体地,所述挂脖本体1既有朝向管状结构内侧的出风口12、又有朝向管状结构上方的出风口12,增加了出风口12送风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挂脖本体1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扇组件2的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上设有进风口131,所述风扇组件2固定于安装腔13内,当风扇组件2开始工作时,风扇组件2从进风口131吸入外部空气并经过加速输送至所述风道11,每一风扇组件2均独立工作,在风道11的中部设有一挡板111,将所述风道11分为两段,一段风道11对应一个风扇组件2。所述挡板111的设置,有效缩短了风道11的长度,保证了离风扇组件2较远的出风口12输出的空气风速。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风扇组件2包括扇叶21、可驱动所述扇叶21转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电机(图中未示出)、为所述电机提供动力的电池22以及可控制所述电机转速的主控电路板23以及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23的档位开关24。当需要开启风扇时,按下档位开关24,所述主控电路板23接收到档位开关24传来的信号后,控制所述电机进行转动,以驱动所述扇叶21转动,扇叶21转动后,外部的空气将在风压的作用下被导入风扇组件2并由风扇组件2输送至风道11。需要调整出风口12流出空气的风速时,通过按压档位开关24以形成不同的档位信号,所述主控电路板23接收到档位信号后,将控制所述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与电机连接的扇叶21的转速,与之相对应的,风扇组件2导入风道11的空气流速和出风口12的风速也将发生变化。所述挂脖本体1内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挂脖本体1内部分隔成型腔15以及所述风道11,所述电池22和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型腔15内,所述电池22设置于挂脖本体1的中部,既可以缓解由于设置风扇组件2导致挂脖本体1前端过重的情况,又避免了设置在挂脖本体1一端将导致整个风扇重心左偏移或者右偏移的问题。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11的截面积由所述挂脖本体1的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从挂脖本体1一端吹出的空气在风道11内前进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但同时由于空气在风道11内前进的过程中通过的截面积变小,摩擦力对风道11内的空气流速减缓的影响将被部分或者全部抵消,从出风口12内流出的空气风速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解决了风道11前部分的出风口12与后部分出风口12之间风速差异大的问题。如图2所示,所述挂脖本体1包括外壳体16及内壳体17,相比于一体式设计,将挂脖本体1分为外壳体16和外壳体16,使得风扇的加工、装配更为简单,后期的维修也更为便利。所述隔板14设于所述内壳体17上并朝向所述外壳体16延伸,所述风道11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n挂脖本体,所述挂脖本体可佩戴于脖颈处,所述挂脖本体内设有风道,所述挂脖本体上设有若干由外部贯穿至风道的出风口;/n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挂脖本体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脖本体,所述挂脖本体可佩戴于脖颈处,所述挂脖本体内设有风道,所述挂脖本体上设有若干由外部贯穿至风道的出风口;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挂脖本体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本体为弯曲的管状结构,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弯曲的管状结构的内侧和/或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扇组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可驱动所述扇叶转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电机、为所述电机提供动力的电池以及可控制所述电机转速的主控电路板以及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