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丽琴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56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蓄电池的一端贯穿至底座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电动伸缩杆、支撑腿、蓄电池、壳体、滚轮、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螺栓、第一活动管、支撑板、照明灯、第二活动管、支撑壳、透明灯罩、电机、第一限位板、螺纹杆、第二限位板、活动板和滑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不能增大支撑面积的问题,该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具备可增大支撑面积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安全
,具体为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支撑装置对一些物体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的使用面积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对较大的物体进行支撑时,由于使用面积不能调节,因此需要借助其他装置进行支撑,从而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安全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所述底座(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远离蓄电池(4)的一端贯穿至底座(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7),所述第一固定管(7)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一限位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管(10),所述电机(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8),所述螺纹杆(18)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5)、第一固定管(7)、第一限位板(17)和第一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安全工程防护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所述底座(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远离蓄电池(4)的一端贯穿至底座(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16),所述壳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7),所述第一固定管(7)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一限位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管(10),所述电机(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8),所述螺纹杆(18)的顶部依次贯穿壳体(5)、第一固定管(7)、第一限位板(17)和第一活动管(10)并延伸至第一活动管(10)的内腔,所述第一活动管(10)的顶部贯穿至第一固定管(7)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8),所述第二固定管(8)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9),所述第二限位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管(13),所述第二活动管(13)的顶部贯穿至第二固定管(8)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壳(14),所述支撑壳(1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21)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远离滑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琴张国琴沈冀荣梁慧霞马娅莎张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郭丽琴张国琴沈冀荣梁慧霞马娅莎张丽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