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钻分层注水工艺管柱
本技术属于石油工业的井下注水作业工具,用于结垢的直井、斜井及水平井的分层注水工艺,解决注水后期工具解封及调注困难等问题。
技术介绍
注水是各油田增长稳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向井内注入高压液体补充地层能量,使油井增产,因各水层的注入压力不同,需要用封隔器将井下各层隔离开,对不同层段针对性注水,现有工艺多采用油管连接多个封隔器及配水器封隔层段,通过配水器进行对应层段注水,注水量的调整通过调节或更换井下配水器的水嘴实现,这种注水工艺在长期注水及结垢井注水时,经常出现水嘴不能调整或不能投捞,造成注水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起管柱重新下入;井下注水封隔的各级封隔器之间采用油管连接,在井内结垢时,封隔器运动部件间及两封隔器套管与油管间被垢死,造成起管柱载荷过大、管柱断脱等,造成水井大修,即影响油井产量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一趟管柱连接的井下分注管柱,各层的注水量调整需要单独的下入测调仪器进行井下配水器的调整或投捞调整,因地层能量变化,需要定期的对井下配水器进行测调,作业次数多,同时一个压力系统下各层的调配量也不 ...
【技术保护点】
1.可钻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上接头(1)、定位套(2)、背帽(3)、缸筒(4)、副活塞(5)、连接套(6)、滑套(7)、主活塞(8)、中心管(9)、推力套(10)、上压环(11)、锁簧Ⅰ(12)、上胶筒(13)、上锥体Ⅰ(14)、上卡瓦(15)、下锥体Ⅰ(16)、密封套(17)、球座(18)、卡块(19)、下主活塞(20)、下缸套(21)、下胶筒轴(22)、下胶筒(23)、上锥体Ⅱ(24)、下卡瓦(25)、下锥体Ⅱ(26)、坐封剪钉(27)、锁簧Ⅱ(28)、挡环(29)、弹簧(30)、钢球Ⅰ(31)、丢手剪钉Ⅰ(32)、上胶筒轴(33)、丢手剪钉Ⅱ(3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钻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上接头(1)、定位套(2)、背帽(3)、缸筒(4)、副活塞(5)、连接套(6)、滑套(7)、主活塞(8)、中心管(9)、推力套(10)、上压环(11)、锁簧Ⅰ(12)、上胶筒(13)、上锥体Ⅰ(14)、上卡瓦(15)、下锥体Ⅰ(16)、密封套(17)、球座(18)、卡块(19)、下主活塞(20)、下缸套(21)、下胶筒轴(22)、下胶筒(23)、上锥体Ⅱ(24)、下卡瓦(25)、下锥体Ⅱ(26)、坐封剪钉(27)、锁簧Ⅱ(28)、挡环(29)、弹簧(30)、钢球Ⅰ(31)、丢手剪钉Ⅰ(32)、上胶筒轴(33)、丢手剪钉Ⅱ(34)、副活塞剪钉(35)、滑套剪钉(36)、钢球Ⅱ(37),所述球座(18)套于中心管(9)中,靠中心管(9)内孔台肩限位,钢球Ⅰ(31)置于球座(18)内,弹簧(30)置于挡环(29)内,弹簧(30)与钢球Ⅰ(31)接触,上胶筒轴(33)套于中心管(9)上,靠中心管(9)外圆台肩限位,丢手剪钉Ⅱ(34)位于上胶筒轴(33)套于中心管(9)之间,所述锁簧Ⅰ(12)置于上胶筒轴(33)的环槽内,上压环(11)套于上胶筒轴(33)外部,紧贴在上胶筒轴(33)台肩上,上胶筒(13)套于上胶筒轴(33)外部,紧贴上压环(11)右端面;上锥体Ⅰ(14)套于上胶筒轴(33),紧贴上胶筒(13)右端面,上卡瓦(15)套于上胶筒轴(33)上,其斜面紧贴于上锥体Ⅰ(14)斜面,下锥体Ⅰ(16)与上锥体Ⅰ(14)相对设置,下锥体Ⅰ(16)斜面与上卡瓦(15)斜面紧贴;密封套(17)套于中心管(9)外,位于下锥体Ⅰ(16)的另一侧,卡块(19)和锁簧Ⅱ(28)分别设在密封套(17)两端槽内,下缸套(21)位于密封套(17)外侧,丢手剪钉Ⅰ(32)位于密封套(17)与中心管(9)之间;下主活塞(20)位于密封套(17)外侧,靠密封套(17)左端台肩限位,与卡块(19)接触;坐封剪钉(27)位于下缸套(21)与密封套(17)之间,下胶筒轴(22)位于密封套(17)下方,下胶筒(23)置于下胶筒轴(22)外侧,下胶筒(23)右侧依次设有上锥体Ⅱ(24)、下卡瓦(25)、下锥体Ⅱ(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明锁,赖云飞,何晶,薛伟,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市石油工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