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47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轻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垃圾及淤泥堆积给管网造成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本申请涉及雨水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对于雨水的利用考虑以排为主,硬质路面的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受阻,同时暴雨期间迅速汇集的大量径流给城市带来了洪涝风险。雨水作为一种长期被忽视的资源逐渐被城市建设和开发所关注,以排为主的开发模式转变为排蓄结合模式,并重视对于雨水的综合利用。但在收集回用的过程中,地表径流中常常混杂大量垃圾和泥沙等物质,特别是对于落叶和杂物较多的雨水,若不经过滤处理,极易造成市政管网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通过物理过滤和沉淀分离出雨水中的垃圾及污泥,减轻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垃圾及淤泥堆积给管网造成的压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n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n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n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n所述出水管高度<所述溢流口高度<所述格网高度<进水管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
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
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
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
所述出水管高度<所述溢流口高度<所述格网高度<进水管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呈喇叭状,所述格网中心设置有一格网篮,所述格网篮顶部连接于所述格网底部,所述进水箱顶板中心安装有活动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黄亭李克军余东海武涛王聪孙璇花彤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