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护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55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护舷,包括护舷本体、伸缩单元、驱动单元和探测单元,伸缩单元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内套筒能够在驱动单元与锁止机构配合的作用下在外套筒内来回移动,内套筒的前端与护舷本体连接,探测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护舷本体通过法兰与内套筒连接,外套筒通过法兰与驱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护舷隐藏于说通航建筑物前沿壁腔内,保护了有限的通航净空尺度资源,同时使岸壁保持平顺,水流条件更良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护舷不作业时隐藏于通航建筑物前沿壁腔内,避免了护舷结构常年经受暴晒,延长了护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护舷
本技术属于水工附属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护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运事业蓬勃发展,港口水工设施正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护舷是港口水工设施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保护装置,有木制的、橡胶的,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水工设施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和挤压力,防止船舶或港口水工设施受损坏。从现状来看,护舷固定安装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通航隧洞及渡槽两侧护舷多固定于岸壁上,护舷占用了部分宝贵的通航净空尺度资源,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尤其是通航隧洞;同时护舷凸出于通航隧洞及渡槽岸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流条件的复杂性,不利于船舶安全航行;(2)目前的码头护舷多采用简单的固定式,固定于码头前沿,常年暴晒,大大降低了护舷的使用寿命;由此,研发出可智能护舷是港口水工设施朝集约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重要体现,并且能够增加护舷使用寿命,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智能护舷,不占用宝贵的通航净空尺度资源,不造成碍航水流,延长使用寿命。为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护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舷本体、伸缩单元、驱动单元和探测单元,伸缩单元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内套筒能够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在外套筒内来回移动,在锁止机构的作用下内、外套筒可实现锁紧相对固定,内套筒的前端与护舷本体连接,探测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护舷,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舷本体、伸缩单元、驱动单元和探测单元,伸缩单元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内套筒能够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在外套筒内来回移动,在锁止机构的作用下内、外套筒可实现锁紧相对固定,内套筒的前端与护舷本体连接,探测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护舷,其特征在于:锁止机构包括两个复位杆、两个伸缩弹簧、两个锁止扣、两个固定滑轮、两根复位钢丝绳,内套筒的尾端为实心端,实心端的筒壁上且相对于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相对开设有沉孔,相对沉孔的底面通过复位杆限位孔相通,复位杆限位孔垂直且穿过内套筒的中心轴,两个复位杆设置在复位杆限位孔内,锁止扣和固定滑轮设置在沉孔内,沉孔内还设置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与锁止扣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沉孔底面固定连接,复位钢丝绳的一端与锁止扣下端连接,复位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滑轮后与复位杆的外端部连接,实现两个复位杆分别向外运动通过复位钢丝绳拉动锁止扣向内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护舷,其特征在于:实心端沿中心轴设置有连通复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伟东马殿光李延伟杨宗默王晨阳朱玉德乔华倩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