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落带的消落带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因其长时间的蓄水周期和水位消落变化及雨水污水的无管理状态,导致该区域存在水陆交叉污染、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受损等严重问题。消落带的水文变化包括岸坡雨水及回水。因消落带区域雨水通常是自然式的排放管理,生活污水夹杂其中,导致面源污染严重。且长江的蓄水周期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长期水淹状态导致消落带内植被生长困难。因此消落带内岸坡应具备应对岸坡水文变化的弹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国内已有消落带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但针对同时应对雨水和回水护坡系统研究较少,且因其受水体涨落的限制,目前仍未被广泛使用,河流、湖泊、水库的整体景观效果仍然得不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消落带由径流处理系统、可分离的生态浮岛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径流处理系统及生态浮岛系统;所述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所述生态浮岛系统包括生态浮岛和生态石笼基底;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所述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径流处理系统及生态浮岛系统;所述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所述生态浮岛系统包括生态浮岛和生态石笼基底;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柔性基体、水生植物;所述生态石笼基底位于生态浮岛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游至下游,径流处理系统、生态浮岛系统依次排列;植草边沟和蓄水坑塘通过导流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边沟由下至上铺设砾石层、滤沙层、土壤层、植物层;所述蓄水坑塘由下至上铺设砾石层、滤沙层、土壤层、植物层;土壤层由种植土、滤沙、砾石混合组成;砾石层的厚度为15-30cm;滤沙层的厚度为25-40cm;砾石的粒径为2-63mm,滤沙的粒径为0.06mm-2mm;植草边沟、蓄水坑塘的侧壁由土工格栅包裹碎石或卵石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植草边沟中,砾石层的厚度为15-20cm,滤沙层的厚度为25-30cm,砾石粒径为2-30mm,滤沙粒径为0.06mm-0.3mm;蓄水坑塘中,砾石层的厚度为22-30cm,滤沙层的厚度为32-40mm,砾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