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4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其中,楔形垫块(2)具有一斜面,楔形滑尺(1)为三角体,其三角体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且一侧面呈垂直状态;所述楔形滑尺(1)的呈垂直状态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11);楔形垫块(2)中开有左右贯穿的滑槽(21),楔形滑尺(1)中开有螺孔,螺杆(3)的一端自滑槽(21)穿入并旋进楔形滑尺(1)的螺孔中,螺杆(3)能在滑槽(21)内上下移动;螺杆(3)的另一端用螺母(4)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整水平转体桥梁的精确位置过程中操作简单,提高了线型调整精度和施工效率,解决了传统线型调整过程中反复调整和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跨越既有线路水平转体桥梁位置调整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既可用于跨越既有铁路、公路、河流、峡谷、城市主干道等的桥梁应用越来越广,这种桥梁被称为水平转体桥梁。随着水平转体桥梁的普遍应用,水平转体桥梁的转体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T型刚构、斜拉桥、拱桥、连续梁桥等);转体重量越来越大(由几千吨到近四万吨)。为减少桥梁结构施工对既有线行车安全的影响,跨线桥梁结构的施工通常采用水平转体法多用于,即为减少上部结构施工对既有线行车安全的影响,采用水平转体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先在既有线两侧浇筑梁体,然后通过绕中心球铰的水平旋转使主梁转体就位,接下来调整梁体线形、封固球铰转动体系的上下盘,最后浇筑合龙段,使全桥贯通。由于转体体系为一绕球铰转动的刚体,上转盘处撑脚下存在间隙(一般7~30mm),导致转体后桥梁竖向标高与设计位置有一定偏差,因此需要对转体后的桥梁进行姿态精调,保证竖向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间的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传统的姿态调整采用千斤顶竖向施力,在梁顶布设水准仪测量梁体标高,边测量边施力调整,存在反复过程,调整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精调的楔形限位装置,以便提高调整效率和线型调整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其能够提高线型调整精度和施工效率,解决了传统线型调整过程中反复调整和测量导致调整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其包括:楔形滑尺、楔形垫块、螺杆、螺母;所述楔形垫块具有一斜面,所述楔形滑尺为三角体,其三角体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的斜面,且一侧面呈垂直状态;所述楔形滑尺的呈垂直状态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楔形垫块中开有左右贯穿的滑槽,所述楔形滑尺中开有螺孔,螺杆的一端自滑槽穿入并旋进楔形滑尺的螺孔中,螺杆能够在滑槽内上下移动;螺杆的另一端用螺母锁紧。更优选地,所述刻度线对应的刻度值是从下向上逐渐增大。由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该装置的螺杆在滑槽内移动带动楔形滑尺移动,并通过楔形滑尺上的刻度比对需要调节的尺寸,通过螺母固定螺杆及楔形滑尺,保证桥梁结构转体后线型调整过程的限位位置,可见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本技术调整水平转体桥梁的精确位置过程中操作简单,提高了线型调整精度和施工效率,解决了传统线型调整过程中反复调整和测量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利用本技术对转体后的T型钢构桥的位置进行精调的应用实例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其中:楔形滑尺1、楔形垫块2、螺杆3、螺母4;刻度线11;滑槽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中,属于“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器件内部的联通,也可以是两个元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转体桥梁竖向线型精调时的限位。其结构如附图1和图2所示,包括楔形滑尺1、楔形垫块2、螺杆3、螺母4。楔形垫块2具有一斜面,楔形滑尺1为三角体,其三角体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且一侧面呈垂直状态。楔形滑尺1的呈垂直状态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11,该刻度线11对应的刻度值是从下向上逐渐增大,通过该刻度线11可测量调整尺寸。楔形垫块2中开有左右贯穿的滑槽21,楔形滑尺1中开有螺孔,螺杆3的一端自滑槽21穿入并旋进楔形滑尺1的螺孔中,螺杆3的另一端用螺母4锁紧。楔形垫块2由螺杆3连接楔形滑尺1,螺杆3能够在滑槽21内上下移动,可调节楔形滑尺1与楔形垫块2的相对位置;螺母4可固定螺杆3及楔形滑尺1。上述楔形滑尺1可以采用30mm厚的不锈钢楔形滑尺;楔形垫块2可以采用60mm厚的不锈钢垫块;螺杆4可以采用直径5mm的螺杆。下面结合图3-图4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3和图4给出了利用本技术对转体后的T型钢构桥梁的位置进行精调的应用实例。在T型钢构桥梁结构转体后精调前,即应用本技术之前,事先组装好本技术:将楔形滑尺1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使楔形滑尺1的带有刻度的侧立面保持垂直状态,用螺杆3和螺母4锁紧楔形滑尺1和楔形垫块2。在使用本技术时,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根据梁顶设计标高H1及水平转体桥梁转体后的实测标高H2,确定需调整的尺寸(记为△h),该Δh=(H1-H2)L2/L1,其中L1为梁顶测点距桥梁中心的水平距离,L2为水平转体桥梁转盘处的撑脚底板测点处距桥梁中心的水平距离;将整个限位装置放置于桥梁转盘处的撑脚底板下(该桥梁转盘的撑脚与纵向对称的撑脚相比较高,所以以此桥梁转盘处的撑脚底板为基准进行调整比较方便);调节螺杆3使其在楔形垫块2上的滑槽3内微小滑动带动楔形滑尺1移动,并将此楔形滑尺1处于垂直状态的侧立面与桥梁转盘的撑脚底板边缘靠紧,使撑脚边缘对齐楔形滑尺1上的刻度线为需调整的尺寸△h,调节准确后采用螺杆3和螺母4将楔形滑尺1固定住;通过千斤顶顶升桥梁标高较低一侧,转盘处的撑脚底板发生刚体位移,直到桥梁转盘处的撑脚底板顶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即完成线型调整。由上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该装置的螺杆在滑槽内移动带动楔形滑尺移动,并通过楔形滑尺上的刻度比对需要调节的尺寸,通过螺母固定螺杆及楔形滑尺,保证桥梁结构转体后线型调整过程的限位位置,可见本技术操作简单,提高了线型调整精度和施工效率,解决了传统线型调整过程中反复调整和测量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限定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技术之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n楔形滑尺(1)、楔形垫块(2)、螺杆(3)、螺母(4);/n所述楔形垫块(2)具有一斜面,所述楔形滑尺(1)为三角体,其三角体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且一侧面呈垂直状态;所述楔形滑尺(1)的呈垂直状态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11);/n所述楔形垫块(2)中开有左右贯穿的滑槽(21),所述楔形滑尺(1)中开有螺孔,螺杆(3)的一端自滑槽(21)穿入并旋进楔形滑尺(1)的螺孔中,螺杆(3)能够在滑槽(21)内上下移动;螺杆(3)的另一端用螺母(4)锁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平转体桥梁竖向线型调整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
楔形滑尺(1)、楔形垫块(2)、螺杆(3)、螺母(4);
所述楔形垫块(2)具有一斜面,所述楔形滑尺(1)为三角体,其三角体的斜面靠紧楔形垫块(2)的斜面,且一侧面呈垂直状态;所述楔形滑尺(1)的呈垂直状态侧面上设置有刻度线(11);
所述楔形垫块(2)中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新增孙宇姜兰潮张良朱旭秦晓明张志张旭丁彬谢佳彬徐霖张峥刘海健张宝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