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39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涉及螺旋藻存储技术领域,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所述储存箱的外表面通过合页固定铰接有密封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循环风机启动产生吸力,将储存箱内湿气和漂浮垃圾经过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软管进入粉尘过滤网的内部,在风力的作用下,使粉尘过滤网晃动垃圾从第二软管排出,保证粉尘过滤网的通风量,从第二排气管进入加热箱的内部通过电加热网进行加热,从第三排气管进入输送管的内部从气嘴喷出进行循环,使该装置内部气体不再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保持燥热环境,保持该装置内部温度恒定和清洁,避免出现细菌滋生的风险,保证了其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
本技术涉及螺旋藻存储
,具体是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
技术介绍
螺旋藻很适宜许多细菌的生长,所以这对于保存的空间会比较的严格,要选择一个密闭的空间作为保存地点,仔细检查是否会存在一些裂缝,裂缝可会严重影响到螺旋藻的保存,这个密闭的空间最好是出于一个温燥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会不适宜一些细菌的滋生和生长。现有螺旋藻存储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出现了控温能力较差或进行储存开关时易进入漂浮垃圾的问题,因温度不问或漂浮垃圾出现,具有一定细菌的滋生的风险,严重可能会导致螺旋藻报废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供了螺旋藻存储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所述储存箱的外表面通过合页固定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储存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贯穿储存箱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的内部,且循环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吸风头,所述储存箱的上方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净化箱,且两个净化箱分别位于循环风机的两侧,每个所述净化箱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均与储存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两个第一排气管,两个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循环风机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净化箱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的内部,每个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呈梯形状的粉尘过滤网,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的上表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顶端与第一排气管的底端相连通,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软管,每个所述第二软管的底端均固定连通有排渣管,且排渣管的底端贯穿净化箱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净化箱的下部,每个所述排渣管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阀门,每个所述净化箱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网、吸水树脂过滤网和无纺布过滤网,每个所述净化箱的正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储存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加热箱,两个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净化箱的一端均贯穿净化箱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的内部,每个所述加热箱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加热箱相适配的电加热网,每个所述加热箱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两个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加热箱的一端均贯穿储存箱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加热箱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输送管,所述储存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放料盘,且放料盘与输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输送管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气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存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配重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且弹簧的顶端与净化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二软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接料斗,且接料斗呈喇叭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净化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处,作出如下几点改进,通过循环风机启动产生吸力,将储存箱内湿气和漂浮垃圾经过第一排气管和第一软管进入粉尘过滤网的内部,在风力的作用下,使粉尘过滤网晃动垃圾从第二软管排出,保证粉尘过滤网的通风量,风力再通过活性炭过滤网、无纺布过滤网和吸水树脂过滤网进行净化,从第二排气管进入加热箱的内部通过电加热网进行加热,从第三排气管进入输送管的内部从气嘴喷出进行循环,使该装置内部气体不再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保持燥热环境,保持该装置内部温度恒定和清洁,避免出现细菌滋生的风险,保证了其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储存箱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净化箱侧视图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加热箱侧视图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储存箱主视图的剖面图。图中:1、排渣管;2、循环风机;3、第一排气管;4、阀门;5、储存箱;6、加热箱;7、第三排气管;8、配重块;9、把手;10、密封门;11、合页;12、温度表;13、支撑板;14、第二排气管;15、净化箱;16、活性炭过滤网;17、无纺布过滤网;18、吸水树脂过滤网;19、第二软管;20、接料斗;21、第一软管;22、粉尘过滤网;23、弹簧;24、喷头;25、电加热网;26、输送管;27、吸风头;28、放料盘;29、气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包括储存箱5,储存箱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12,储存箱5的外表面通过合页11固定铰接有密封门10,密封门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9,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风机2,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贯穿储存箱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5的内部,且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吸风头27,储存箱5的上方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净化箱15,且两个净化箱15分别位于循环风机2的两侧,每个净化箱1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板13,每个支撑板13的底面均与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两个第一排气管3,两个第一排气管3远离循环风机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净化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内部,每个净化箱15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呈梯形状的粉尘过滤网22,每个粉尘过滤网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软管21,且第一软管21的顶端与第一排气管3的底端相连通,每个粉尘过滤网22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软管19,每个第二软管19的底端均固定连通有排渣管1,且排渣管1的底端贯穿净化箱15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下部,每个排渣管1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阀门4,每个净化箱15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网16、吸水树脂过滤网18和无纺布过滤网17,每个净化箱15的正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14;储存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加热箱6,两个第二排气管14远离净化箱15的一端均贯穿净化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内部,每个加热箱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加热箱6相适配的电加热网25,每个加热箱6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7,两个第三排气管7远离加热箱6的一端均贯穿储存箱5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5的内部,每个第三排气管7远离加热箱6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输送管26,储存箱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放料盘28,且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包括储存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12),所述储存箱(5)的外表面通过合页(11)固定铰接有密封门(10),所述密封门(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风机(2),所述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贯穿储存箱(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5)的内部,且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吸风头(27),所述储存箱(5)的上方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净化箱(15),且两个净化箱(15)分别位于循环风机(2)的两侧,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板(13),每个所述支撑板(13)的底面均与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两个第一排气管(3),两个所述第一排气管(3)远离循环风机(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净化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内部,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呈梯形状的粉尘过滤网(22),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软管(21),且第一软管(21)的顶端与第一排气管(3)的底端相连通,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22)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软管(19),每个所述第二软管(19)的底端均固定连通有排渣管(1),且排渣管(1)的底端贯穿净化箱(15)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下部,每个所述排渣管(1)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阀门(4),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网(16)、吸水树脂过滤网(18)和无纺布过滤网(17),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正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14);/n所述储存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加热箱(6),两个所述第二排气管(14)远离净化箱(15)的一端均贯穿净化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内部,每个所述加热箱(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加热箱(6)相适配的电加热网(25),每个所述加热箱(6)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三排气管(7),两个所述第三排气管(7)远离加热箱(6)的一端均贯穿储存箱(5)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5)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三排气管(7)远离加热箱(6)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输送管(26),所述储存箱(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放料盘(28),且放料盘(28)与输送管(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输送管(2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气嘴(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存储装置,包括储存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12),所述储存箱(5)的外表面通过合页(11)固定铰接有密封门(10),所述密封门(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循环风机(2),所述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贯穿储存箱(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储存箱(5)的内部,且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吸风头(27),所述储存箱(5)的上方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净化箱(15),且两个净化箱(15)分别位于循环风机(2)的两侧,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板(13),每个所述支撑板(13)的底面均与储存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风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两个第一排气管(3),两个所述第一排气管(3)远离循环风机(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净化箱(1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内部,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内部均固定放置有呈梯形状的粉尘过滤网(22),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软管(21),且第一软管(21)的顶端与第一排气管(3)的底端相连通,每个所述粉尘过滤网(22)的底面均固定连通有第二软管(19),每个所述第二软管(19)的底端均固定连通有排渣管(1),且排渣管(1)的底端贯穿净化箱(15)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净化箱(15)的下部,每个所述排渣管(1)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通有阀门(4),每个所述净化箱(15)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网(16)、吸水树脂过滤网(18)和无纺布过滤网(17),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兰刘海周谭荣华赵云川任俊姚嘉志
申请(专利权)人:丽江格林斯通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