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383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包括底座、支架、工作台、驱动装置以及灌装装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顶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支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支架远离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灌装装置包括储料仓和下料机构;所述储料仓与下料机构之间通过软管连通;下料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通孔,软管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上夹紧板与下夹紧板,所述上夹紧板固定在基座上,所述下夹紧板与机座转动连接,所述上夹紧板与下夹紧板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上夹紧板和下夹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下夹紧板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二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
本技术涉及亚克力板工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
技术介绍
亚克力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热塑性塑料,有机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等优点。现有技术中的亚克力板大多数性能不佳,不具备抗氧化稳定性、耐候性、绝缘性能、防水防霉菌等性能。亚克力板按生产工艺可分为浇铸型和挤压型,浇铸型板材主要用于雕刻、装饰、工艺制品等制作,挤压型板材主要用于广告招牌、灯箱制作等。浇铸型板材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聚合、抽真空、灌料、升泡、聚合、高温处理、脱模等工序。申请号为:201811353683.3的技术专利“一种有机玻璃的灌装生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浇铸型亚克力板的生产系统;其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以及灌装装置作出了改进,避免在向模具内灌料时大量气体进入到模具内,影响亚克力板成型;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包括模具包括:下玻璃板、密封圈、上玻璃板、C形夹;密封圈放置在下玻璃板上,且密封圈围绕下玻璃板四周固定摆放,上玻璃板放置在密封圈上,上玻璃板与下玻璃板为形状大小相同的方形有机玻璃板,且上玻璃板与下玻璃板重叠摆放,这样上玻璃板与下玻璃板之间的空间被密封圈围成腔体,这个腔体用来填充浆料,上玻璃板与下玻璃板三边设置C形夹挤压固定达到密封效果,另一边留有开口,开口边对应的密封段上绕有铁丝;灌装生产时用楔形有机玻璃撬开开口边,灌装装置的输出带通过撬开的开口边向腔体中灌装浆料,灌装了浆料的模具通过挤压排气,将腔体中的空气从绕有铁丝的密封段完全排出,拔出铁丝,使用C形夹挤压固定开口边密封模具,完成灌装步骤。该技术专利虽然对模具进行了改进,使其在灌料时不会有大量空气进入到模具内,但是怎么使该技术中的输出端进入到模具内且不会在灌料时偏移并没有解决,并且输出端在灌料完成后,输出端内仍残留有亚克力料,若没有进行清理干净或夹紧直接取出,会造成亚克力料从输出端流出,造成浪费且有可能在输出端拔出时流到插入口内,使其不能完全恢复密封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工艺生产设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亚克力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分数计的如下原料:PMMA100份、PC10~16份、有机硅树脂5~1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10份、润滑剂1~5份、阻燃剂0.6~1.5份、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2~5份、防老化剂0.6~3份、纳米碳酸钙2~5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润滑剂为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步骤:Step1.原料的高温融化先将PMMA、PC以及有机硅树脂按照上述的质量分数放入高温捏合机中进行热处理,充分混合均匀;再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润滑剂、阻燃剂、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防老化剂、纳米碳酸钙等原料按照上述的质量分数加入高温捏合机中,进行高温融化,充分混合均匀,得到融化混合物料;Step2.浇铸成型将融化混合物料置于浇铸设备,得到板状熔融体;将板状熔融体冷却定型后,进行脱模,修边,得到亚克力板。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工作台、驱动装置以及灌装装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顶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支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支架远离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工作台;支架与工作台设置为转动连接;所述灌装装置包括储料仓和下料机构;所述储料仓与下料机构之间通过软管连通;下料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软管通过的通孔,软管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防止软管从通孔内滑出;所述限位块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上夹紧板与下夹紧板,所述上夹紧板固定在基座上,所述下夹紧板与机座转动连接,所述上夹紧板与下夹紧板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上夹紧板和下夹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下夹紧板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基座与下夹紧板同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块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软管之间设置有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所述上夹紧板和下夹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斜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模具的运动方向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下固定板以及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沿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之间设置为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用于放置模具,所述下固定板在模具滑出工作腔一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模具在工作腔内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固定板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有排气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便于模具进入工作腔以及在工作腔内移动;2、本技术通过软管连接储料仓与下料机构,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模具在本技术设备内加工成型;3、设置限位块,防止软管从通孔内滑出,造成下料机构与软管脱离,并且利用自身重力在下料机构前端插入到模具内部后带着软管下滑至模具内较深处位置,降低在下料时亚克力料的流动距离,从而避免长距离的下滑使在下料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亚克力料内部产生气泡;4、设置第二凹槽使得将下料机构插入模具时,密封圈卡在第二凹槽,能够防止下料机构在向模具内灌料时晃动而容易导致下料机构偏移、甚至掉落至模具外,影响灌料;5、设置第一凹槽使得在灌料完成时,下料机构5后退使模具的密封圈卡在第一凹槽内,使得下夹紧板在密封圈自身弹性恢复力以及模具的玻璃板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转动,与上夹紧板作用将软管夹紧,再向模具外拉动软管,使软管内的亚克力残余料挤出软管内,避免该部分残余料导致模具内的亚克力料分量不够,且残余的亚克力料在取出下料机构后不易在软管内保存,容易泄漏造成污染和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模具进入浇铸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浇铸设备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模具出浇铸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下料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玻璃板1,密封圈2,底座100,底板110,侧板120,第一滚轮121,支架200,工作台300,支撑架310,下固定板320,上固定板330,工作腔340,限位机构350,行程开关351,限位板352,第二滚轮360,驱动装置400,灌装装置500,储料仓510,下料机构520,基座521,通孔522,上夹紧板52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支架(200)、工作台(300)、驱动装置(400)以及灌装装置(500);/n所述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所述侧板(120)顶端设置有第一滚轮(121);/n所述支架(200)固定在底板(110)上;所述支架(200)远离底板(110)的另一端设置有工作台(300);支架(200)与工作台(300)设置为转动连接;/n所述灌装装置(500)包括储料仓(510)和下料机构(520);所述储料仓(510)与下料机构(520)之间通过软管(530)连通;下料机构(520)包括:基座(521),所述基座(521)内设置有用于软管(530)通过的通孔(522),软管(530)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限位块(531),所述限位块(531)用于防止软管(530)从通孔(522)内滑出;所述限位块(531)与基座(521)之间设置有上夹紧板(523)与下夹紧板(524),所述上夹紧板(523)固定在基座(521)上,所述下夹紧板(524)与基座(521)转动连接,所述上夹紧板(523)与下夹紧板(524)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529);所述上夹紧板(523)和下夹紧板(524)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下夹紧板(524)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25);所述基座(521)与下夹紧板(524)同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克力板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支架(200)、工作台(300)、驱动装置(400)以及灌装装置(500);
所述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所述侧板(120)顶端设置有第一滚轮(121);
所述支架(200)固定在底板(110)上;所述支架(200)远离底板(110)的另一端设置有工作台(300);支架(200)与工作台(300)设置为转动连接;
所述灌装装置(500)包括储料仓(510)和下料机构(520);所述储料仓(510)与下料机构(520)之间通过软管(530)连通;下料机构(520)包括:基座(521),所述基座(521)内设置有用于软管(530)通过的通孔(522),软管(530)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限位块(531),所述限位块(531)用于防止软管(530)从通孔(522)内滑出;所述限位块(531)与基座(521)之间设置有上夹紧板(523)与下夹紧板(524),所述上夹紧板(523)固定在基座(521)上,所述下夹紧板(524)与基座(521)转动连接,所述上夹紧板(523)与下夹紧板(524)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529);所述上夹紧板(523)和下夹紧板(524)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结构;所述下夹紧板(524)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25);所述基座(521)与下夹紧板(524)同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二章志毅张谢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