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38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属于多肽合成领域。解决了传统SPOT法合成肽库过程中反应液滴加量有限,加完后只能等待其慢慢扩散,否则影响相邻位点等问题,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载体和反应液的反应槽,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大大提高微量肽库的合成效率,可适用肽库“混分合成策略”和避免加料洗涤过程交叉污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
本技术属于多肽合成装置,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多肽类新药研发的初期主要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过程。此过程中药物化学家对目标多肽的重量需求不是很大,但是对其序列结构多样性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快速构建含有大量结构多样性成员的微量肽库以供相应的药物化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方面,传统SPOT构建肽库法因其成本低,易于操作,实时检测方便等特点已在相关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SPOT法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特定片层载体面积中阵列位点比较密集,合成过程中试剂的滴加操作需十分小心谨慎,以避免影响相邻位点。其次,反应过程中试剂量不可多加,只能等待其慢慢扩散,否则影响相邻位点。再者,各位点反应后洗涤比较麻烦,需等待载体表面的溶液或溶剂完全渗透(或阴干)之后再进行后续洗涤,否则影响相邻位点。最后,传统SPOT合成法在肽库构建过程中各个位点是固定的,无论其负载多肽序列有多大程度的相同,在合成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一一完成每个位点负载肽序中每个氨基酸的连接,而不能使用“混分合成策略”以提高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构建微量肽库的多肽合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载体和反应液的反应槽,所述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的反应槽内的载体完全覆盖排液孔。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还包括用于盖住反应槽的顶盖。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的顶盖设置有用于和每个反应槽开口一一对应的定位挡圈。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的顶盖设置有多个加液孔,所述加液孔位于定位挡圈的中心。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用于标记反应槽的标识。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加液孔的直径为5mm。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排液孔的直径为2mm。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的高度低于底座的高度,所述的盛液盘用于容纳洗涤液。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中,所述的底座和顶盖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片层固相载体的表面衍生化后,将其加工成多个大小合适,可放入反应槽中的片层结构单位(即反应槽内的载体)。片层固相载体为纸片、多孔聚苯乙烯薄片、玻璃薄片、聚氟乙烯薄膜中的一种。载体表面衍生化是指用化学试剂处理载体的表面,使其负载官能团。将片层结构单位放入反应槽后,盖上顶盖,然后用移液枪通过顶盖上对应的加液孔往反应槽内添加预先配好的反应液,使反应液完全浸润反应槽内的片层结构单位。随着反应液的慢慢渗透,片层结构单位上的官能团被充分转化,生成相应的产物;若反应不完全,可利用过量原理,通过补加反应液使之完全转化。反应完毕后,将整个装置放入盛液盘,然后加入大量洗涤液漂洗。此过程为各位点负载多肽序列的氨基酸偶联过程。洗涤完毕之后,将预先配好的脱保护溶液按照上述添加反应液的过程加入到每个反应槽中,然后进行脱保护反应。随着脱保护液的慢慢渗透,片层结构单位上的保护基被充分去保护。反应完毕后,将整个装置放入盛液盘,然后加入大量洗涤液漂洗。此过程为各位点负载多肽序列的脱保护过程。按照各位点拟合成多肽序列,重复上述偶联和脱保护过程,可完成载体负载多肽序列的构建。若多个片层结构单位需要连接同一种氨基酸,可以将这些片层结构单位加入同一个反应槽中,然后滴加反应液,则每个结构单位上都会连接同一种氨基酸。反应完毕,后续脱保护反应完成且充分洗涤之后,再将这些片层结构单位重新放入各自的反应槽中,进行各自下一轮氨基酸的偶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与传统SPOT肽库构建相比,在每步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试剂加料量可大大提高,以促进反应快速完成;因为反应试剂可直接加入本技术的反应槽中进行反应,反应试剂的加料量比起传统的SPOT方法大大提高。2、本技术在底座上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反应槽,形成单独的反应空间,防止反应液交叉污染。3、本技术的顶盖是为了使每次加料位置准确,避免将反应液错加到相邻位点;同时可隔绝外界粉尘。4.本技术每步化学反应完成之后,各位点洗涤效率也大大提高;因为传统的SPOT法洗涤时必须等到载体表面的溶液或溶剂完全阴干或风干之后,才能洗涤,导致合成效率极低。而本技术的反应槽各自独立,洗涤时,反应槽之间不会互相影响,结构单位都在各自的反应槽中,不会交叉混合,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5.传统SPOT合成法在肽库构建过程中各个位点是固定的,无论其负载多肽序列有多大程度的相同,在合成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一一完成每个位点负载肽序中每个氨基酸的连接。而本技术对于多个结构单位需偶联相同氨基酸时,可在同一反应槽中装入多个片层结构单位同时进行反应,完成之后再将它们各自归位即“混分合成策略”。从而大大提高了合成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顶盖标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盛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反应槽;3、排液孔;4、顶盖;5、定位挡圈;6、加液孔;7、标识;8、盛液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4示,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载体和反应液的反应槽2,反应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3。进一步细说,反应槽2内的载体完全覆盖排液孔3。反应槽2内的载体即是被加工成片状的载体,称为片层结构单位,片层结构单位完全覆盖排液孔3,使得在滴加反应液时,由于表面张力等原因,液体不会非常快的就从排液孔3漏出,而是缓慢从排液孔3渗出,故反应液可以在反应槽2内滞留相当长的时间,与片层结构单位上的官能团进行充分反应。进一步细说,还包括用于盖住反应槽2的顶盖4。顶盖4是为了使每次加料位置准确,避免将反应液错加到相邻位点;同时可隔绝外界粉尘。进一步细说,顶盖4设置有用于和每个反应槽2开口一一对应的定位挡圈5。顶盖4设置有多个加液孔6,加液孔6位于定位挡圈5的中心。定位挡圈5和反应槽2的开口一一对应,使得加液孔6和反应槽2一一对应,从加液孔6加反应液,能将其精准地加入对应的反应槽2中。进一步细说,顶盖4上设置有用于标记反应槽2的标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载体和反应液的反应槽(2),所述反应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载体和反应液的反应槽(2),所述反应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槽(2)内的载体完全覆盖排液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反应槽(2)的顶盖(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4)设置有用于和每个反应槽(2)开口一一对应的定位挡圈(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建微量肽库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4)设置有多个加液孔(6),所述加液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天天章砚东邱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昂拓莱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