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37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筛网箱、贮泥池和反应池,筛网箱内设有将经筛网箱过滤后的污泥提升至贮泥池中第一潜污泵,贮泥池中设有用于将贮泥池内的污泥提升至反应池中的第二潜污泵,反应池包括若干个串联布置的膜池,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高度依次递减的溢流口,各膜池内均设有无支撑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内的无支撑膜组件的膜通量依次递减,无支撑膜组件包括膜框及设于膜框两侧的超滤膜,膜框内腔与出水管相连通,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泵,曝气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气泵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运行能耗低,平均出泥浓度较高且波动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浓缩消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属于污泥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急剧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基建设施也随之逐步扩大,处理程度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处理工艺还停留在传统的调制——脱水模式上,实现污泥稳定化处理的污水厂占比较低。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十条”指出“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必须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禁止进入耕地”因此,大量污泥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处置,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不论选择何种污泥处置,首先需要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理,以降低污泥后续运输及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同时降低后续处置成本,减少环境压力。目前,国内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最多的浓缩方法仍是传统的重力浓缩,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污泥上浮现象。平板膜污泥浓缩消化装置通过平板膜组件的过滤分离作用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效率,且能避免污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网箱、贮泥池和反应池,所述筛网箱内设有第一潜污泵,第一潜污泵用于将经筛网箱过滤后的污泥提升至贮泥池中,贮泥池中设有第二潜污泵,第二潜污泵用于将贮泥池内的污泥提升至反应池中,所述反应池包括若干个串联布置的膜池,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高度依次递减的溢流口,各膜池内均设有无支撑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内的无支撑膜组件的膜通量依次递减,无支撑膜组件包括膜框及设于膜框两侧的超滤膜,膜框内腔通过设于膜框上的抽吸口与出水管相连通,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泵,曝气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气泵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支撑平板膜多段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网箱、贮泥池和反应池,所述筛网箱内设有第一潜污泵,第一潜污泵用于将经筛网箱过滤后的污泥提升至贮泥池中,贮泥池中设有第二潜污泵,第二潜污泵用于将贮泥池内的污泥提升至反应池中,所述反应池包括若干个串联布置的膜池,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高度依次递减的溢流口,各膜池内均设有无支撑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沿着污泥流向的各膜池内的无支撑膜组件的膜通量依次递减,无支撑膜组件包括膜框及设于膜框两侧的超滤膜,膜框内腔通过设于膜框上的抽吸口与出水管相连通,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泵,曝气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气泵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个数为4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英郭雨菲李艳丽蒋玲燕王志伟藏莉莉官章琴吴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