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对重架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对重架与轿厢分别处于曳引主机钢丝绳的两端,起到平衡轿厢重量及部分电梯负载重量的作用,同时保持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有足够的驱动摩擦力。对于较大载重的客货电梯而言,电梯对重架需装载较多对重块,但是电梯井道的安装空间有限,极大的限制了电梯对重架的横向尺寸设计,一般电梯制造商会通过提高对重架的高度,使电梯对重架可以装载更多的对重块,但是电梯对重架高度提高后,由于电梯井道底坑深度和顶层空间的限制,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冲顶的风险,因此对重架高度的提高也是具有一定的限制的,并不能满足大载重货梯的运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包括正对设置的两排对重架,两排对重架之间间隔开,两排对重架的顶部和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对设置的两排对重架(1),两排对重架(1)之间间隔开,两排对重架(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将两排对重架(1)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2),每排对重架(1)的顶部均设有一对对重轮(3),每排对重架(1)均包括有矩形框架(11)、安装在矩形框架(11)内的对重块(12)、用于将对重块(12)压紧安装在矩形框架(11)内的压紧机构(13),所述压紧机构(13)设置在对重块(12)的顶部,所述矩形框架(11)的底部横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调整底座(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对设置的两排对重架(1),两排对重架(1)之间间隔开,两排对重架(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将两排对重架(1)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杆(2),每排对重架(1)的顶部均设有一对对重轮(3),每排对重架(1)均包括有矩形框架(11)、安装在矩形框架(11)内的对重块(12)、用于将对重块(12)压紧安装在矩形框架(11)内的压紧机构(13),所述压紧机构(13)设置在对重块(12)的顶部,所述矩形框架(11)的底部横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调整底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1)包括正对设置的一对上梁(111)、一对下梁(112)和一对立柱(113),所述上梁(111)和下梁(112)分别设置在立柱(113)的顶端和底端,立柱(11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夹在两上梁(111)之间和两下梁(112)之间,所述立柱(113)与上梁(111)之间设有联接板(1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8:1双排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1)的上半部设有横跨矩形框架(11)的一对横梁(115),横梁(115)的两端分别与两立柱(113)连接,横梁(115)将矩形框架(11)划分为横梁(115)以上部分的曳引区和横梁(115)以下部分的配重区,所述对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腾,黄海生,严磊,
申请(专利权)人: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