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22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构件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该治具包括一块底板,底板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定型部,各定型部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块进料板,另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一压块和多个第二压块;其中,各定型部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压通道,进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各下压通道相对的进料口,各第一压块和各第二压块的其中一侧分别具成多个第一上压面和多个第二上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能够设置在圆刀机上以对其上的EMI石墨管产品进行包裹和切断工作,将三道工序简化为一道,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缩减了生产加工的工序,降低了产品加工制作的周期,提高了加工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
本技术涉及加工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
技术介绍
在对EMI石墨管等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在使用圆刀机等设备对产品进行加工后,往往需要经历对产品进行包裹和切割的工作。而在现有的自动化加工生产过程中,包裹工作和切割工作一般均设置成一道独立的工序,因而提高了整个加工制造工序的线体距离,增加了生产线占用空间,不仅耗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还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效率。此外,石墨管一般光滑易碎,在包裹过程中容易出现与载带分离的情况,从而在包裹时难以把握合理的尺寸,并且EMI石墨管表明一般设置有双面胶,容易与包裹设备发生粘连,则在进行自动化包裹时往往更容易产生误差,难以保证产品加工的质量,因而往往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包裹工作,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效率,增加了产品加工制作的周期,还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包括一块底板,所述底板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定型部,各所述定型部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块进料板,另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一压块和多个第二压块;其中,各所述定型部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压通道,所述进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各所述下压通道相对的进料口,各所述第一压块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下压通道相对的第一上压面,各所述第二压块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上压面方向相对的第二上压面。本技术中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能够设置在圆刀机上以对其上的EMI石墨管产品进行包裹和切断工作,将三道工序简化为一道,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缩减了生产加工的工序,降低了产品加工制作的周期,提高了加工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料槽,各所述进料槽分别与各所述进料口和各所述下压通道相连通。由此,通过进料槽能够将待包裹加工产品进料到治具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型部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斜坡,所述弧形斜坡的底端靠近所述进料板。由此,通过弧形斜坡能够顺利地使产品的底部进入到下压通道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型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斜坡。由此,则在下压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斜坡,从而在使产品进入到其中时更加顺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定型部的外侧面为平面。由此,位于最外侧的定型部的外侧面不用于构成下压通道,因此不需要设置弧形斜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压面的靠近所述定型部的一侧的下部依次设置有第一顶肩和圆弧段,而在所述第一上压面上还设置有压合槽。由此,设置了第一压块的第一上压面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上压面的靠近所述定型部的一侧的下部依次设置有第二顶肩和内陷面。由此,设置了第二压块的第二上压面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型部的数量具有5个,而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数量均具有4个。由此,分别设置了定型部、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数量;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各部位和结构的具体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进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用于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定型部2,进料板3,第一压块4,第二压块5,下压通道6,第一上压面7,第二上压面8,泡棉9。进料槽11,弧形斜坡21,进料口31,第一顶肩71,圆弧段72,压合槽73,第二顶肩81,内陷面82,胶材91,石墨材料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的结构,图2显示了图1中的底板的结构;图3显示了图1中的进料板的结构;图4显示了图1中的第一压块的结构;图5显示了图1中的第二压块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该治具包括一块底板1,底板1大致呈长方形,而在底板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定型部2,而在定型部2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块进料板3,另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一压块4和多个第二压块5。各定型部2大致呈长条形,并沿着底板1的长边方向进行延伸,并且各定型部2在底板1的短边方向上并排排列。其中,在相邻的定型部2之间均间隔有一条下压通道6,而下压通道6的两端延伸至贯通底板1的两侧。定型部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弧形斜坡21,而在底板1的靠近弧形斜坡21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多条与各下压通道6相连通的进料槽11。其中,在大部分定型部2的该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斜坡21,而位于最外两侧的定型部2的外侧面可以为平面。在底板1的其中一端安装有一块进料板3,进料板3位于各定型部2的弧形斜坡21的底端的一侧。进料板3呈长条形,并且沿着底板1的短边方向进行延伸,而在进料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进料口31,各进料口31分别与各进料槽11和各下压通道6相连通。在底板1的相对于各定型部2远离进料板3的一端设置有各第一压块4和各第二压块5,而各第一压块4位于各定型部2与各第二压块5之间,其中,各第一压块4在底板1的短边方向上并排排列,并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各第二压块5同样在底板1的短边方向上并排排列,并且彼此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距离。各第一压块4的同一侧均存在一个第一上压面7,而各第二压块5的同一侧也均存在一个第二上压面8,并且第二上压面8与第一上压面7的方向相对。其中,各下压通道6、各第一上压面7和各第二上压面8分别相对应,即分别位于同一个竖直的平面区域上。第一压块4的第一上压面7上从靠近到远离定型部2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顶肩71、圆弧段72和压合槽73,其中,第一顶肩71凸出,而圆弧段72呈弧状内陷,两者均位于第一上压面7的前部的下部,而压合槽73位于第一上压面7的后部,其为竖直的弧形槽,并且贯穿第一上压面7的上下两侧。第二压块5的第二上压面8上从靠近到第一压块4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顶肩81和内陷面82,并且第二顶肩81凸出,而内陷面82内陷,两者均位于第二上压面8的前部的下部。优选地,定型部2的数量一般有5个,而第一压块4和第二压块5的数量显然均比定型部2少一个,一般为4个。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各部位和结构的具体数量。优选地,还可以对底板1的两侧进行扩展,使其空余出安装部位,以用于使用安装件将其安装在圆刀机等设备上。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图1中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的产品的结构。如图6所示,该产品的核心包括一块泡棉9,泡棉9的体积较小,能够放置在下压通道6中、各第一上压面7之间和各第二上压面8之间。石墨材料92位于泡棉9的侧面,而在泡棉9的外周包裹有胶材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底板(1),所述底板(1)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定型部(2),各所述定型部(2)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块进料板(3),另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一压块(4)和多个第二压块(5);其中,各所述定型部(2)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压通道(6),所述进料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各所述下压通道(6)相对的进料口(31),各所述第一压块(4)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下压通道(6)相对的第一上压面(7),各所述第二压块(5)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上压面(7)方向相对的第二上压面(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底板(1),所述底板(1)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定型部(2),各所述定型部(2)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块进料板(3),另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一压块(4)和多个第二压块(5);其中,各所述定型部(2)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压通道(6),所述进料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各所述下压通道(6)相对的进料口(31),各所述第一压块(4)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下压通道(6)相对的第一上压面(7),各所述第二压块(5)的其中一侧具成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上压面(7)方向相对的第二上压面(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进料槽(11),各所述进料槽(11)分别与各所述进料口(31)和各所述下压通道(6)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EMI石墨管的包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部(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斜坡(21),所述弧形斜坡(21)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锋胡超孙宝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