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艳兵专利>正文

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及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2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7
本方案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包括踏板和转向杆,在转向杆上设置有回中块,在踏板上设置有滑槽,回中块与滑槽配合,并沿滑槽滑动,在踏板上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利用弹性作用力恢复回中块的位移,也就是说,转向杆完成转向过程中,使复位件产生弹性形变,待转向完成后,撤去外力,此时,复位件产生的弹性形变在本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此时,复位件将带动回中块以及转向杆恢复初始位置,实现转向轮的回中,该方案使得转向轮可以自动回中,大大优化了滑板车的操作体验,并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滑板车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及滑板车
本技术涉及行走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及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Bicman)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产品形式,它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其工作原理是,人站在滑板车上向后蹬地或者推着滑板车向强助跑,滑板车获得向前的动力后,人再站在滑板车上,这样可以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当滑板车的速度降下来后需要重新助跑或蹬地来获得向前的推力。由于使用简单省力,速度比折叠踏板车快,可达到20公里/时,而且比自行车方便,因此,滑板车一经问世,便成为上班族钟爱的代步工具,尤其适合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使用。经过数年的发展,滑板车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滑板车已经不只是代步工具,而且成为最受欢迎的户外健身器材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一般具有转向机构,以实现滑板车的转向,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转向后无法回中,需人工回中,这种操作方式大大劣化了滑板车的操作体验,严重影响了滑板车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及滑板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板车转向机构结构不合理、操作体验差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包括踏板,该回中机构还包括转向杆,所述转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上;回中块,所述回中块设置于所述转向杆上;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踏板上,所述转向杆旋转过程中所述回中块沿所述滑槽滑动;和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踏板上,所述复位件利用弹性作用力恢复所述回中块的位移。本方案提供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包括踏板和转向杆,在转向杆上设置有回中块,在踏板上设置有滑槽,回中块与滑槽配合,并沿滑槽滑动,在踏板上还设置有复位件,该复位件利用弹性作用力恢复回中块的位移,也就是说,转向杆完成转向过程中,使复位件产生弹性形变,待转向完成后,撤去外力,此时,复位件产生的弹性形变在本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此时,复位件将带动回中块以及转向杆恢复初始位置,实现转向轮的回中,该方案使得转向轮可以自动回中,大大优化了滑板车的操作体验,并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滑板车的制造成本。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该回中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轮,第一转向轮通过第一轮座与所述转向杆连接;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二转向轮通过第二轮座与所述转向杆连接;所述第一轮座包括固定第一转向轮的第一轮轴和与所述转向杆装配的第一装配柱,所述第一转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轴上,在所述转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柱配合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柱相对于所述转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轮座包括固定所述第二转向轮的第二轮轴和与所述转向杆装配的第二装配柱,所述第二转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轴上,在所述转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柱配合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柱相对于所述转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柱与所述第二装配柱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垂直。第一转向轮通过第一轮座与转向杆连接,第二转向轮通过第二连接座与转向杆连接,该方案使得第一转向车轮、第二转向车轮相互独立,该方案在滑板车转向过程中第一转向车轮、第二转向车轮自动适应转向角度,从而提高了滑板车的稳定性,滑板车在转弯过程中不容易发生侧翻。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所述复位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踏板上,在所述螺钉与所述复位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和与所述螺钉配合的定位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均与所述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回中块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均设置有弯部,所述弯部呈圆环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上的所述弯部由所述第一弹性臂弯折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上的所述弯部由所述第二弹性臂弯折形成。弯部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抗弯能力,这里的抗弯能力是指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延长了复位件的使用寿命。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在所述回中块上设置有槽部,所述槽部有两个,并且,所述槽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配合,在所述槽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入所述槽部内的花纹,在所述花纹内填充有润滑脂。槽部的设置主要起到定位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功能,该方案可以防止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与回中块脱离,从而提高了回中机构的稳定性,优化了滑板车的使用体验。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在所述踏板上还设置有罩体,所述回中块、复位件以及所述滑槽均被所述罩体罩合,所述罩体通过装配螺钉固定于所述踏板上,所述罩体与所述踏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在所述罩体上一体式设置有穿设所述装配螺钉的翻边,所述密封垫粘接于所述翻边上,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装配螺钉配合的装配螺孔;在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限定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位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罩体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接触的面为弧形面。罩体的设置主要起到罩合复位件的功能,避免复位件外露而影响滑板车的安全性能。限位块的设置可以进一步起到定位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滑板车的稳定性,优化了滑板车的使用体验。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在所述踏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柱、所述第二装配柱配合的装配槽,在所述第一装配柱、所述第二装配柱上均设置有内螺孔,所述踏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内螺孔配合的配合螺钉。转向杆固定结构合理,优化了滑板车的使用体验。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滑板车,包括回中机构,所述回中机构为上述的回中机构;该滑板车还包括车把;中间杆,所述车把通过中间杆固定于所述踏板上;折叠机构,所述中间杆通过折叠机构固定于所述踏板上。本方案提供的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的设置使得中间杆可以折叠,即滑板车在收纳时可以对中间杆折叠,以使滑板车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优化了滑板车的性能。另外,在携带滑板车时,由于中间杆可以折叠,使得滑板车可以方便地携带,优化了滑板车的性能。而应用于滑板车中的回中机构将使滑板车的转向轮具有自动回中功能,大大优化了滑板车的性能。结合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方案,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置于踏板上的立板,所述立板有两块,两块立板之间形成折叠空间;转轴,所述中间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折叠空间内;锁紧槽,所述锁紧槽设置于所述立板上,所述锁紧槽至少包括使所述中间杆与所述踏板垂直的第一槽体和使所述中间杆与所述踏板平行的第二槽体;锁紧器,所述锁紧器设置于所述中间杆上并且配合的所述锁紧槽锁紧所述中间杆相对于所述踏板的角度;所述锁紧器包括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板;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板上;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设置在所述板上,操作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包括踏板(1),其特征在于:该回中机构还包括转向杆(2),所述转向杆(2)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1)上;/n回中块(3),所述回中块(3)设置于所述转向杆(2)上;/n滑槽(4),所述滑槽(4)设置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转向杆(2)旋转过程中所述回中块(3)沿所述滑槽(4)滑动;/n和复位件(5),所述复位件(5)设置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复位件(5)利用弹性作用力恢复所述回中块(3)的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包括踏板(1),其特征在于:该回中机构还包括转向杆(2),所述转向杆(2)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1)上;
回中块(3),所述回中块(3)设置于所述转向杆(2)上;
滑槽(4),所述滑槽(4)设置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转向杆(2)旋转过程中所述回中块(3)沿所述滑槽(4)滑动;
和复位件(5),所述复位件(5)设置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复位件(5)利用弹性作用力恢复所述回中块(3)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回中机构还包括:
第一转向轮(6),第一转向轮(6)通过第一轮座(7)与所述转向杆(2)连接;
第二转向轮(8),所述第二转向轮(8)通过第二轮座(9)与所述转向杆(2)连接;
所述第一轮座(7)包括固定第一转向轮(6)的第一轮轴(10)和与所述转向杆(2)装配的第一装配柱(11),所述第一转向轮(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轮轴(10)上,在所述转向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柱(11)配合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柱(11)相对于所述转向杆(2)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轮座(9)包括固定所述第二转向轮(8)的第二轮轴(12)和与所述转向杆(2)装配的第二装配柱(13),所述第二转向轮(8)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轮轴(12)上,在所述转向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装配柱(13)配合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柱(13)相对于所述转向杆(2)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装配柱(11)与所述第二装配柱(13)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件(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踏板(1)上,在所述螺钉与所述复位件(5)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
所述复位件(5)包括第一弹性臂(14)、第二弹性臂(15)和与所述螺钉配合的定位部(16),所述第一弹性臂(14)、所述第二弹性臂(15)均与所述定位部(16)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14)与所述第二弹性臂(15)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回中块(3)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所述第一弹性臂(14)、所述第二弹性臂(15)上均设置有弯部(17),所述弯部(17)呈圆环形,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4)上的所述弯部(17)由所述第一弹性臂(14)弯折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15)上的所述弯部(17)由所述第二弹性臂(15)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中块(3)上设置有槽部(18),所述槽部(18)有两个,并且,所述槽部(18)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臂(14)、第二弹性臂(15)配合,在所述槽部(18)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入所述槽部(18)内的花纹,在所述花纹内填充有润滑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转向轮的回中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踏板(1)上还设置有罩体(19),所述回中块(3)、复位件(5)以及所述滑槽(4)均被所述罩体(19)罩合,所述罩体(19)通过装配螺钉固定于所述踏板(1)上,所述罩体(19)与所述踏板(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兵
申请(专利权)人:李艳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