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顺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090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包括拌料桶、进料口、输送机构、主动转轮、从动转轮、输送带、输料桶、传送支撑架、传动电机、承重架、导料板、连接杆、混合电机、出料口、同步带、承重板、滚轮、转动杆和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输送机构实现对混凝土原料的输送,且不同的原料通过输送机构进行同时输送,便于进行混合搅拌,出料口上设有开关阀门,实现对出料口的开闭,进而便于将制备好的混凝土从拌料桶内取出,搅拌杆在转动杆上呈错开式分布,且搅拌杆与转动杆通过混合电机在拌料桶内呈转动式安置,实现对原料的混合搅拌,进而加快混凝土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装置,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属于混凝土制备

技术介绍
混凝土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搅拌,属于混凝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又是混凝土制备是否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施工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机具的准备以及作业条件的考查,混凝土制备宜用混凝土搅拌机,如用商品混凝土更能保证制备的质量,商品混凝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发展,有的城市规定在一定区域内施工必须应用商品混凝土。虽然混凝土制备装置使用频繁,但是现有的凝土制备装置在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混凝土制备装置大多在固定地点进行生产制造,装置笨重,难以移动,不易在建筑现场使用,其二、现有的混凝土制备装置在进行制备时在材料的控制方面不足,往往需要人工控制,其三、现有的混凝土制备装置在生产时搅拌机的强度有时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且混凝土的制备对工人搬运负担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本技术通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料桶(1)、进料口(1-1)、输送机构(2)、主动转轮(2-1)、从动转轮(2-2)、输送带(2-3)、输料桶(3)、传送支撑架(4)、传动电机(5)、承重架(6)、导料板(7)、连接杆(8)、混合电机(9)、出料口(10)、同步带(11)、承重板(12)、滚轮(13)、转动杆(14)和搅拌杆(15);所述拌料桶(1)的侧壁通过与承重架(6)的上端焊接固定在一起,且所述拌料桶(1)设置在承重板(12)的上方,所述拌料桶(1)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输送机构(2)位于拌料桶(1)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机构(2)由主动转轮(2-1)、从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料桶(1)、进料口(1-1)、输送机构(2)、主动转轮(2-1)、从动转轮(2-2)、输送带(2-3)、输料桶(3)、传送支撑架(4)、传动电机(5)、承重架(6)、导料板(7)、连接杆(8)、混合电机(9)、出料口(10)、同步带(11)、承重板(12)、滚轮(13)、转动杆(14)和搅拌杆(15);所述拌料桶(1)的侧壁通过与承重架(6)的上端焊接固定在一起,且所述拌料桶(1)设置在承重板(12)的上方,所述拌料桶(1)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输送机构(2)位于拌料桶(1)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机构(2)由主动转轮(2-1)、从动转轮(2-2)和输送带(2-3)构成,且所述主动转轮(2-1)与从动转轮(2-2)分别位于输送带(2-3)的内侧两端,所述主动转轮(2-1)与竖直安装在承重板(12)上的传送支撑架(4)通过转轴呈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轮(2-2)与竖直安装在承重板(12)上的另一个传送支撑架(4)通过转轴呈转动连接,所述输料桶(3)倾斜安装在输送带(2-3)表面,所述传动电机(5)安装在输送机构(2)下方并固定在承重板(12)上,且所述传动电机(5)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所述传动电机(5)的转动轴与输送机构(2)的主动转轮(2-1)之间通过,所述承重架(6)下表面焊接在承重板(12)上,且对称分布在拌料桶(1)的两侧,所述导料板(7)通过连接杆(8)与进料口(1-1)的外侧壁进行连接,且所述导料板(7)的一端设置在输送机构(2)的顶端下方,所述导料板(7)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料口(1-1)的上方,所述混合电机(9)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拌料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顺安斌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