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设有第一电机,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固定架连接顶盖,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穿顶盖伸入筒体内腔,所述筒体内的搅拌杆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之间设有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设于搅拌杆上,所述连接线一端设有击碎块,所述筒体底部连接有箱体,所述筒体与箱体之间设有筛板,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一链轮,该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提高了三嗪生产的原料的混合效率,且有利于后续生产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属于原料混匀装置
技术介绍
三嗪是无色结晶,熔点86℃,沸点114℃,可由氰化氢与氯化氢反应制取,其衍生物在染料和制药工业中极为为重要,在三嗪的生产制作中需要将原料混匀,以方便生产工作的进行,原有的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对于原料的混匀效果并不好,原料中颗粒大小不同,在混匀时容易分离,使得混匀效果较差,对此我们提出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通过设置螺旋叶片对原料进行初步的搅拌混匀,且螺旋叶片可上下带动原料运动,提高混匀的效果,通过设置击碎块,在搅拌杆带动下高速转动,可击碎大颗粒的原料,使原料更加易于混匀,通过设置筛板,使较大颗粒的原料留在筒体内,方便对较大颗粒的原料进行击碎处理,避免颗粒大小不同导致原料分离,通过设置混匀片,其结构可以将落入箱体的原料打散,进一步提高混匀的效果,有利于三嗪的后续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设有第一电机,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固定架连接顶盖,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穿顶盖伸入筒体内腔,所述筒体内的搅拌杆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之间设有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设于搅拌杆上,所述连接线一端设有击碎块,所述筒体底部连接有箱体,所述筒体与箱体之间设有筛板,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固定连接有转杆,且所述转杆伸入箱体内,所述箱体内的转杆上设有混匀片,所述混匀片上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顶部设有进料漏斗,且所述进料漏斗设于第一电机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筛板包括限位框、弹簧、筛网,所述筛网设于限位框之间,且所述限位框与筛网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筛网底部安装有振动器。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腔底部设有下料仓,所述下料仓底部连通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四角设有支撑脚,且所述支撑脚底部设有防滑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螺旋叶片对原料进行初步的搅拌混匀,且螺旋叶片可上下带动原料运动,提高混匀的效果,通过设置击碎块,在搅拌杆带动下高速转动,可击碎大颗粒的原料,使原料更加易于混匀,通过设置筛板,使较大颗粒的原料留在筒体内,方便对较大颗粒的原料进行击碎处理,避免颗粒大小不同导致原料分离,通过设置混匀片,其结构可以将落入箱体的原料打散,进一步提高混匀的效果,有利于三嗪的后续生产,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的筛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的箱体位置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筒体;2、顶盖;3、第一电机;4、搅拌杆;5、螺旋叶片;6、连接线;7、击碎块;8、箱体;9、筛板;10、安装架;11、第二电机;12、转动杆;13、第一链轮;14、链条;15、第二链轮;16、转杆;17、混匀片;18、通孔;19、进料漏斗;20、限位框;21、弹簧;22、筛网;23、振动器;24、下料仓;25、出料口;26、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顶部设有第一电机3,且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固定架连接顶盖2,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贯穿顶盖2伸入筒体1内腔,所述筒体1内的搅拌杆4上设有螺旋叶片5,对原料进行初步混匀,所述螺旋叶片5之间设有连接线6,且所述连接线6设于搅拌杆4上,所述连接线6一端设有击碎块7,击碎大颗粒的原料,所述筒体1底部连接有箱体8,所述筒体1与箱体8之间设有筛板9,将大颗粒的原料留在筒体1内,所述箱体8一侧设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内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一端设有第一链轮13,所述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14连接有第二链轮15,所述第二链轮15固定连接有转杆16,且所述转杆16伸入箱体8内,所述箱体8内的转杆16上设有混匀片17,进一步混匀原料,所述混匀片17上设有通孔18,使原料分流,提高混匀的效果。更具体而言,所述顶盖2顶部设有进料漏斗19,且所述进料漏斗19设于第一电机3一侧,所述筛板9包括限位框20、弹簧21、筛网22,所述筛网22设于限位框20之间,且所述限位框20与筛网22之间通过弹簧21连接,所述筛网22底部安装有振动器23,避免筛板9上原料堵塞,加快下料的速度,所述箱体8内腔底部设有下料仓24,所述下料仓24底部连通有出料口25,使箱体8内原料能够完全排出,所述箱体8底部四角设有支撑脚26,且所述支撑脚26底部设有防滑垫。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3,进而搅拌杆4带动螺旋叶片5转动,且击碎块7告诉移动,将原料通过进料漏斗19注入筒体1内,对原料进行初步混匀且击碎大颗粒的原料,随后原料经过筛板9进入箱体8内,启动第二电机11,进而转动杆12带动第一链轮13转动,进而链条14带动第二链轮15转动,进而转杆16带动混匀片17转动,进一步对原料进行打散混匀,最后,原料经下料仓24后由出料口25排出,即可完成三嗪生产原料的混匀工作。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顶部设有第一电机(3),且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固定架连接顶盖(2),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贯穿顶盖(2)伸入筒体(1)内腔,所述筒体(1)内的搅拌杆(4)上设有螺旋叶片(5),所述螺旋叶片(5)之间设有连接线(6),且所述连接线(6)设于搅拌杆(4)上,所述连接线(6)一端设有击碎块(7),所述筒体(1)底部连接有箱体(8),所述筒体(1)与箱体(8)之间设有筛板(9),所述箱体(8)一侧设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内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一端设有第一链轮(13),所述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14)连接有第二链轮(15),所述第二链轮(15)固定连接有转杆(16),且所述转杆(16)伸入箱体(8)内,所述箱体(8)内的转杆(16)上设有混匀片(17),所述混匀片(17)上设有通孔(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嗪生产的原料混匀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顶部设有第一电机(3),且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固定架连接顶盖(2),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端安装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贯穿顶盖(2)伸入筒体(1)内腔,所述筒体(1)内的搅拌杆(4)上设有螺旋叶片(5),所述螺旋叶片(5)之间设有连接线(6),且所述连接线(6)设于搅拌杆(4)上,所述连接线(6)一端设有击碎块(7),所述筒体(1)底部连接有箱体(8),所述筒体(1)与箱体(8)之间设有筛板(9),所述箱体(8)一侧设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内设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一端设有第一链轮(13),所述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14)连接有第二链轮(15),所述第二链轮(15)固定连接有转杆(16),且所述转杆(16)伸入箱体(8)内,所述箱体(8)内的转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巨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