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包括安装在病床上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伸缩杆和设在伸缩杆上端的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弧形底盖、与弧形底盖配合的弧形顶盖、设在弧形底盖底部的铰接座、设在弧形底盖内的棉垫层和设在弧形顶盖上的烤灯;弧形底盖内形成下弧形槽,弧形顶盖内形成上弧形槽,所述棉垫设在下弧形槽内,所述烤灯设在上弧形槽内,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弧形底盖的一侧与弧形顶盖的一侧铰接,所述弧形底盖与弧形顶盖配合后形成两端相通的筒状罩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前臂固定和烤灯照射集于一体,能缩小医疗设备占用的空间,降低医护人员操作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
技术介绍
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需持续前臂保持抬高20-30度,而且手术局部需要烤灯加温照射,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前臂固定装置,因此患者前臂经常发生移位而不能做到持续抬高和保持温度,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能够对患者上肢前臂进行抬高固定,配合烤灯照射,促进术后康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包括安装在病床上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伸缩杆和设在伸缩杆上端的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弧形底盖、与弧形底盖配合的弧形顶盖、设在弧形底盖底部的铰接座、设在弧形底盖内的棉垫层和设在弧形顶盖上的烤灯;弧形底盖内形成下弧形槽,弧形顶盖内形成上弧形槽,所述棉垫设在下弧形槽内,所述烤灯设在上弧形槽内,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弧形底盖的一侧与弧形顶盖的一侧铰接,所述弧形底盖与弧形顶盖配合后形成两端相通的筒状罩体;所述弧形底盖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绑带穿过的穿孔,上肢能通过绑带固定在弧形底盖的下弧形槽内;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铰接座铰接,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松紧调节旋钮连接。本技术主要针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康复治疗;操作原理:患者躺在病床上,利用伸缩杆调节治疗装置至合适的高度,利用松紧调节旋钮调节筒状罩体至合适的倾斜角度,以能使前臂处于抬高20-30度;将患者上肢前臂放在下弧形凹槽内,利用绑带将前臂固定在弧形底盖上;合上弧形顶盖将前臂罩住,开启上弧形凹槽内的烤灯辅助康复治疗。作为改进,所述上弧形槽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烤灯,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观察窗口,烤灯与观察窗口呈间隔交错分布。作为改进,所述治疗装置通过线缆与遥控器连接,遥控器控制烤灯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时长。作为改进,所述筒状罩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遥控器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病床侧边设有若干插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插孔配合的插杆。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外座体和内座体,外座体内设有型腔,内座体设在型腔内且能自由转动,外座体与内座体之间设有防转结构,所述伸缩杆与内座体螺纹连接或插拔连接。作为改进,所述防转机构包括设在外座体上的第一插孔、设在内座体上的第二插孔和插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前臂固定和烤灯照射集于一体,能缩小医疗设备占用的空间,降低医护人员操作的难度;保康复治疗时,确保前臂抬高持续不变,有助提高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在病床侧边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非治疗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治疗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包括安装在病床1上的安装座4、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上的伸缩杆3和设在伸缩杆3上端的治疗装置2。如图1所示,所述病床1的两侧侧边设有若干插孔11,所述安装座4上设有与所述插孔11配合的插杆41,通过插杆41插在不同的插孔11中,可以改变治疗装置2的摆放位置,使不同患者躺在病床1上的不同位置也能适用该治疗装置2。如图2、3所示,所述治疗装置2包括弧形底盖22、与弧形底盖22配合的弧形顶盖21、设在弧形底盖22底部的铰接座26、设在弧形底盖22内的棉垫层23和设在弧形顶盖21上的烤灯。弧形底盖22和弧形顶盖21为两个对称的半圆,所述弧形底盖22与弧形顶盖21配合后形成两端相通的筒状罩体,弧形底盖22与弧形顶盖21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弧形顶盖21通过翻转即可打开,操作方便。所述弧形底盖22内形成下弧形槽,所述棉垫23设在下弧形槽内且棉垫23贴紧下弧形槽,本实施例的棉垫23为记忆棉垫,其柔软性较好,增加手臂治疗时的舒适度。所述弧形底盖22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绑带5穿过的穿孔,上肢前臂6能通过绑带固定在弧形底盖22的下弧形槽内,确保前臂6不会发生位移。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顶盖21内形成上弧形槽,所述上弧形槽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烤灯24,所述弧形顶盖21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观察窗口27,烤灯24与观察窗口27呈间隔交错分布;针对前臂6术后所在位置,可以控制不同位置的烤灯24工作,以使照射员更精准照射;医护人员可以透过观察窗口27观察末梢指端血运。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杆3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铰接座26铰接,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松紧调节旋钮25连接,松紧调节旋钮25可以对铰接座26进行松紧调节,可以对筒状罩体整体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前臂6抬高20-30度的治疗要求。本实施例的伸缩杆3采用节伸缩,每升降一节后由弹簧凸起自锁,所以即使伸缩杆3受到压力也不会自动伸缩。所述安装座4包括外座体42和内座体43,外座体42内设有型腔,内座体43设在型腔内且能自由转动,外座体42与内座体43之间设有防转结构,所述伸缩杆3与内座体43螺纹连接或插拔连接;所述防转机构包括设在外座体42上的第一插孔44、设在内座体43上的第二插孔45和插销44,需要调节治疗装置2的转向角度时,旋转内座体43,使外座体42上的第一插孔44与内座体43上的第二插孔45对准,将插销插46入第一插孔44和第二插孔45内,将内座体43的位置固定。本技术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遥控器、设在筒状罩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控制器分别与治疗装置2的烤灯24、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连接;通过遥控器可以控制烤灯24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时长,通过遥控器可以预设报警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通过报警器报警。本技术主要针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康复治疗;操作原理:患者躺在病床上,利用伸缩杆3调节治疗装置2至合适的高度,利用松紧调节旋钮25调节筒状罩体至合适的倾斜角度,以能使前臂6处于抬高20-30度;将患者上肢前臂6放在下弧形凹槽内,利用绑带将前臂6固定在弧形底盖22上;合上弧形顶盖21将前臂6罩住,开启上弧形凹槽内的烤灯24辅助康复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病床上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伸缩杆和设在伸缩杆上端的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弧形底盖、与弧形底盖配合的弧形顶盖、设在弧形底盖底部的铰接座、设在弧形底盖内的棉垫层和设在弧形顶盖上的烤灯;弧形底盖内形成下弧形槽,弧形顶盖内形成上弧形槽,所述棉垫设在下弧形槽内,所述烤灯设在上弧形槽内,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弧形底盖的一侧与弧形顶盖的一侧铰接,所述弧形底盖与弧形顶盖配合后形成两端相通的筒状罩体;所述弧形底盖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绑带穿过的穿孔,上肢能通过绑带固定在弧形底盖的下弧形槽内;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铰接座铰接,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松紧调节旋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病床上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伸缩杆和设在伸缩杆上端的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弧形底盖、与弧形底盖配合的弧形顶盖、设在弧形底盖底部的铰接座、设在弧形底盖内的棉垫层和设在弧形顶盖上的烤灯;弧形底盖内形成下弧形槽,弧形顶盖内形成上弧形槽,所述棉垫设在下弧形槽内,所述烤灯设在上弧形槽内,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弧形底盖的一侧与弧形顶盖的一侧铰接,所述弧形底盖与弧形顶盖配合后形成两端相通的筒状罩体;所述弧形底盖的两侧分别设有供绑带穿过的穿孔,上肢能通过绑带固定在弧形底盖的下弧形槽内;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铰接座铰接,螺栓的一端与螺母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松紧调节旋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指再植术后用上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槽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烤灯,所述弧形顶盖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观察窗口,烤灯与观察窗口呈间隔交错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玉霞,姚燕兴,郭胜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