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燕专利>正文

一种防护型蓝光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5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所述床板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所述灯管框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相连通,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射出。一是解决了传统的蓝光箱,其蓝光源设置于箱体的上方,只能对婴儿的朝上部位进行照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婴儿进行定期翻身的问题。二是解决了传统的蓝光箱内的空气流通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蓝光箱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护型蓝光箱。
技术介绍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方法是用蓝光箱照射,蓝光照射原理是: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的乙型转变成水溶性的B型,然后从胆汁中及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达到退黄的作用。实际应用证明,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降低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蓝光箱,其蓝光源设置于箱体的上方,只能对婴儿的朝上部位进行照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婴儿进行定期翻身的操作,也有的蓝光箱上方和下方都设置有蓝关源,但是此类蓝光箱在使用时无法在内部的护床上铺垫床垫,因为床垫会阻挡下方蓝光源的照射,因此婴儿会直接放置在质地较硬的透明护床上,舒适度很差;同时,传统的蓝光箱内的空气流通能力较差,特别是婴儿的背部与床垫长时间接触后容易产生热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型蓝光箱,一是解决了传统的蓝光箱,其蓝光源设置于箱体的上方,只能对婴儿的朝上部位进行照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婴儿进行定期翻身的问题;二是解决了传统的蓝光箱内的空气流通能力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所述床板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所述灯管框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相连通,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射出;所述灯管框内还固定有风腔盒,所述风腔盒中朝向所述弧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有过滤网,所述灯管框的外侧还固定有送风机壳,所述送风机壳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风腔盒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送风机壳内还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上固定有风扇;所述风腔盒内还固定有多个过滤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能够将从进风管进入的空气从所述风腔盒输送至弧形凹槽内并排出。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的内表面固定有与其相贴合的弧形反射镜片。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的数量不少于4组,且多个所述弧形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分布。优选地,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凹槽之间的所述床板向下凹槽形成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可拆卸地卡合有海绵垫。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中沿第二方向的两条侧边上分别固定有保护条。优选地,所述保护条为橡胶材质或海绵材质。优选地,所述灯管框的内侧面粘接有隔热垫片。优选地,所述床板的四周还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透明挡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所述床板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所述灯管框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相连通;所述灯管框内还固定有风腔盒,所述风腔盒中朝向所述弧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有过滤网,所述灯管框的外侧还固定有送风机壳,所述送风机壳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风腔盒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送风机壳内还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上固定有风扇;所述风腔盒内还固定有多个过滤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能够将从进风管进入的空气从所述风腔盒输送至弧形凹槽内并排出。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其床板的两侧设置有灯管框,灯管框内设置有蓝光照射灯,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射出,对婴儿的背部能够进行适当照射,减少婴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翻动次数,此外,床板上的其他地方可以为柔软的海绵垫材质,提高婴儿治疗时的舒适度,也避免了婴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磕碰。同时,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能够增加蓝光箱内空气的流通,特别是能够保持婴儿背部的干燥和空气流通,防止背部长期与床板接触后,热量无法散失导致产生热疹的情况。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的第一种状态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的第二种状态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中灯管框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中灯管框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透明挡板2-放置槽3-灯管框4-床板5-蓝光照射灯6-弧形凹槽7-海绵垫8-保护条9-风腔盒10-过滤网11-过滤膜12-软管13-送风机壳14-电机15-风扇16-进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这里的第一方向是指床板的长边方向,即图1中A箭头方向,第二方向是指床板的短边方向,即图1中B箭头方向。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4,所述床板4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4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4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3,所述灯管框3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3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5,所述床板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3相连通,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5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射出;所述灯管框3内还固定有风腔盒9,所述风腔盒9中朝向所述弧形凹槽6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有过滤网10,所述灯管框3的外侧还固定有送风机壳13,所述送风机壳13一端通过软管12与所述风腔盒9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进风管16,所述送风机壳13内还固定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转子上固定有风扇15;所述风腔盒9内还固定有多个过滤膜11,所述电机14带动所述风扇15转动,能够将从进风管16进入的空气从所述风腔盒9输送至弧形凹槽6内并排出。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型蓝光箱,其床板4的两侧设置有灯管框3,灯管框3内设置有蓝光照射灯5,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5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射出,对婴儿的背部能够进行适当照射,减少婴儿在治疗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4),所述床板(4)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4)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4)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3),所述灯管框(3)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3)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5),所述床板(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3)相连通,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5)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射出;/n所述灯管框(3)内还固定有风腔盒(9),所述风腔盒(9)中朝向所述弧形凹槽(6)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有过滤网(10),所述灯管框(3)的外侧还固定有送风机壳(13),所述送风机壳(13)一端通过软管(12)与所述风腔盒(9)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进风管(16),所述送风机壳(13)内还固定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转子上固定有风扇(15);所述风腔盒(9)内还固定有多个过滤膜(11),所述电机(14)带动所述风扇(15)转动,能够将从进风管(16)进入的空气从所述风腔盒(9)输送至弧形凹槽(6)内并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蓝光箱,所述防护型蓝光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婴儿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机构包括矩形的床板(4),所述床板(4)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床板(4)的短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床板(4)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空心的灯管框(3),所述灯管框(3)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灯管框(3)内分别固定有蓝光照射灯(5),所述床板(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弧形凹槽(6),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灯管框(3)相连通,使得所述蓝光照射灯(5)发出的蓝光能够从所述弧形凹槽(6)的两端射出;
所述灯管框(3)内还固定有风腔盒(9),所述风腔盒(9)中朝向所述弧形凹槽(6)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固定有过滤网(10),所述灯管框(3)的外侧还固定有送风机壳(13),所述送风机壳(13)一端通过软管(12)与所述风腔盒(9)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进风管(16),所述送风机壳(13)内还固定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转子上固定有风扇(15);所述风腔盒(9)内还固定有多个过滤膜(11),所述电机(14)带动所述风扇(15)转动,能够将从进风管(16)进入的空气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