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62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顶端设置推拉式手柄,所述推拉式手柄外壁设置一对调节开关,所述套管底端设置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底端与一对长柄及一个短柄铰接,所述长柄设置长柄气囊,所述短柄上设置短柄气囊,所述套管内设置滑道,所述滑道顶端与所述调节开关连接,所述滑道通过连接杆分别与所述长柄及所述短柄铰接,所述调节开关控制所述长柄及所述短柄张开或闭合,所述滑道内设置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球囊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及一个短柄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并降低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食管异物是消化科一种常见急症,常见于饮食不慎,如孩童玩耍误吞玩具、精神疾病患者误食,常见异物如鱼刺、别针等。此类异物可以停留或嵌顿于食管管壁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梗阻、受损、感染、出血以及并发穿孔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损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如胸主动脉),须及时救治。目前的常规处置原则为:若异物在食管入口上方,在喉镜指导下直接取出即可;若异物在食管入口以下的部位,可在内镜指导下用活检钳、透明帽等装置取出,但针对异物已穿出食管或严重嵌顿等情况时无法应用,只能进行外科开胸手术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设计出一种内镜下辅助活检钳或其他相关器械取出食管异物的食管保护性气囊装置,并在取出异物的同时减少对食管管壁的二次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顶端设置推拉式手柄,所述推拉式手柄外壁设置一对调节开关,所述套管底端设置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底端与一对长柄及一个短柄铰接,所述长柄设置长柄气囊,所述短柄上设置短柄气囊;所述套管内设置中空滑道,所述滑道顶端与所述调节开关连接,所述滑道通过连接杆分别与所述长柄及所述短柄铰接,所述调节开关通过上下滑动,供所述滑道上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及所述短柄张开或闭合,所述滑道内设置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球囊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及一个短柄气囊连通。所述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推拉式手柄外壁两侧设置开关卡槽,所述开关卡槽与所述调节开关啮合。所述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头内设置滑环,所述滑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滑道底端,所述滑环顶端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限制所述滑环上下移动。所述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道底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长柄及短柄铰接。所述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滑道底端设置滑道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技术通过拓宽食管异物阻塞部位上方管腔内径,解决了传统内镜下无法取出贯穿食管的长条形异物的问题。其次,与传统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相比。本装置的应用可以保护食管黏膜,降低血管损伤、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避免开胸手术,使内镜下取出异物更加精准、安全。此外,本装置的技术优点有:推拉式手柄被多个卡槽固定,使临床操作更加简便灵活;手柄配合前端的伞式张开结构使操作更加省力,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通过装置旋转及可调节的气囊张开角度可以改变气囊的位置进而取出不同倾斜程度的异物,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最后,本装置是一个辅助装置,它可以与其他相关器械灵活组合使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闭合状态结构图。图2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张开状态结构图。图3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剖面结构图。图4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的前端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推拉式手柄;2-充气球囊;3-套管;4-长柄气囊;5-短柄气囊;6-固定头;7-调节开关;8-开关卡槽;9-充气管;10-滑道;11-滑环;12-固定块;13-短柄;14-长柄;15-滑道帽;16-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3顶端设置推拉式手柄1,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设置一对调节开关7,所述套管3底端设置固定头6,所述固定头6底端与一对长柄14及一个短柄13铰接,所述长柄14设置长柄气囊4,所述短柄13上设置短柄气囊5;所述套管3内设置中空滑道10,所述滑道10顶端与所述调节开关7连接,所述滑道10通过连接杆16分别与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铰接,所述调节开关7通过上下滑动,供所述滑道10上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或闭合,所述滑道10内设置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一端与充气球囊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连通。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两侧设置开关卡槽8,所述开关卡槽8与所述调节开关7啮合。所述固定头6内设置滑环11,所述滑环11滑动套设于所述滑道10底端,所述滑环11顶端设置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限制所述滑环11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16一端与所述滑道10底端铰接,所述连接杆16另一端与所述长柄14及短柄13铰接。所述滑道10底端设置滑道帽15。实施例中通过双腔内镜发现患者水平横穿或倾斜位横穿食管异物时,借助双腔内镜将闭合状态的本装置插入到食管相应位置,所示套管3顶端设置所述推拉式手柄1,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设置一对所述调节开关7,所述调节开关7与所述滑道10顶端连接,所述滑道10通过连接杆16分别与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铰接,在本装置闭合状态下,向上拉动所述调节开关7,供所述滑道10相对于所述滑环11向上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一定角度,所述滑道10内设置所述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一端与所述充气球囊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连通,通过所述充气球囊2向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轻微充气,轻微充气后,通过活检钳夹住食管异物一端,继续向上拉动所述调节开关7,并供所述滑道10相对于所述滑环11向上滑动,并使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角度增大,所述滑环11滑动套设于所述滑道10底端,所述滑环11顶端设置所述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限制所述滑环11移动,所述滑道帽15限制所述滑道10向上滑出所述滑环11,此时,通过所述充气球囊2增加充气,直到食管异物从食管壁内脱离出,利用所述活检钳夹住食管异物,平行于食管壁取出食管异物,通过所述充气球囊2的放气装置,将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轻微放气,向下拉动所述调节开关7,供所述滑道10相对于所述滑环11向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闭合一定角度,继续通过所述充气球囊2的放气装置,将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完全放气,放气完毕后,向下拉动所述调节开关7,供所述滑道10相对于所述滑环11向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完全闭合,并将本装置拔除所述双腔内镜,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两侧设置开关卡槽8,所述开关卡槽8与所述调节开关7啮合,可使所述调节开关7固定于所述开关卡槽8的某一位置卡槽内,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或闭合角度固定。本技术的优点:首先,该技术通过拓宽食管异物阻塞部位上方管腔内径,解决了传统内镜下无法取出贯穿食管的长条形异物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3)顶端设置推拉式手柄(1),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设置一对调节开关(7),所述套管(3)底端设置固定头(6),所述固定头(6)底端与一对长柄(14)及一个短柄(13)铰接,所述长柄(14)设置长柄气囊(4),所述短柄(13)上设置短柄气囊(5);/n所述套管(3)内设置中空滑道(10),所述滑道(10)顶端与所述调节开关(7)连接,所述滑道(10)通过连接杆(16)分别与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铰接,所述调节开关(7)通过上下滑动,供所述滑道(10)上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或闭合,所述滑道(10)内设置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一端与充气球囊(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辅助性多角度伞式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3)顶端设置推拉式手柄(1),所述推拉式手柄(1)外壁设置一对调节开关(7),所述套管(3)底端设置固定头(6),所述固定头(6)底端与一对长柄(14)及一个短柄(13)铰接,所述长柄(14)设置长柄气囊(4),所述短柄(13)上设置短柄气囊(5);
所述套管(3)内设置中空滑道(10),所述滑道(10)顶端与所述调节开关(7)连接,所述滑道(10)通过连接杆(16)分别与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铰接,所述调节开关(7)通过上下滑动,供所述滑道(10)上下滑动并控制所述长柄(14)及所述短柄(13)张开或闭合,所述滑道(10)内设置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一端与充气球囊(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长柄气囊(4)及一个所述短柄气囊(5)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世柱孙亚楠王晓彤于瑞黄姗姗张博琳李铃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