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5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包括三脚架、食源筒和收集单元,所述三脚架包括连接头和三根支撑脚,支撑脚与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头竖向设有放置孔,支撑脚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固定孔的上方分别径向设有呈直角状梯形挡板,挡板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所述食源筒上开设有数个透味孔,食源筒通过放置孔与连接头拆卸式连接,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数个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引诱筒、连接杆和中空的筒状收集件,引诱筒之间由上往下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个引诱筒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收集件与最后一个引诱筒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较高,且落到诱捕器内的昆虫不易逃脱,提高了捕虫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
本技术属昆虫诱捕领域,涉及一种诱捕器,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类害虫的危害,针对害虫的严重危害性,国内外众多学者在它的防治实践上都做了许多工作,主要集中于生物生态学特性、种群动态、监测预警、化学防治及信息素诱杀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有技术中对害虫的防治也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即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会对农作物留下严重的农药残留不利于食用健康;生物防治广泛采用装有信息素的诱捕器来诱捕有害昆虫,具有环保、捕虫效率高的优点,但信息素针对性较强,捕虫种类有限;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光、热、射线、色、髙频电流、超声波等物理因素的特殊反应来捕虫的方式,具有简便有效、成本低、副作用少等优点,但其引诱物单一,捕虫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利用食源筒、挡板和引诱筒,可放置多种不同类型引诱物引诱不同类型的昆虫,能同时对多种害虫进行诱捕,适用性较高,且落到诱捕器内的昆虫不易逃脱,提高了捕虫效率。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包括三脚架、食源筒和收集单元,食源筒用来放置食源,所述三脚架包括连接头和三根支撑脚,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支撑脚的顶端与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头上竖向设有放置孔,支撑脚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用来将收集单元固定到支撑脚上,固定孔的上方分别径向设有呈直角状梯形挡板,挡板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挡板所围成的空间略大于放置孔的直径,使得受到食源筒气味影响而飞来的昆虫撞到分布在食源筒周围的挡板而摔落到下方的收集单元内,防止挡板与引诱筒之间存有间隙害虫从该间隙飞过去,提高捕虫率;所述食源筒上开设有数个透味孔,放置在食源筒中的食物(昆虫食物)通过透味孔散发出去的味道将昆虫引诱过来,食源筒通过放置孔与连接头拆卸式连接,取出和插进都比较方便,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数个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引诱筒、连接杆和中空的筒状收集件,引诱筒之间由上往下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个引诱筒通过固定孔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收集件设置在最后一个引诱筒的底部,用来收集从引诱筒中掉落下来的昆虫,与引诱筒拆卸式连接,引诱筒内的侧壁上放置信息素,引诱昆虫飞到引诱筒内,漏斗状引诱筒可导致飞到侧壁上的昆虫快速的往下滑落,防止逃逸出来,当昆虫飞到里面时在漏斗侧壁的作用下可快速往下滑落,落到收集件里。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挡板均处于同一高度。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挡板的直角边朝内侧,挡板的倾斜边朝外侧与支撑脚连接,直角边保证挡板贴合的设置在食源筒的侧壁上,防止挡板与食源筒存在空隙昆虫从该空隙飞过去,降低捕虫效率。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食源筒包括食源筒本体和食源筒盖体,食源筒本体的直径小于放置孔的直径,食源筒本体上部外侧设有外螺纹,食源筒盖体大于放置孔的直径,食源筒盖体内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食源筒本体与食源筒盖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拆卸式连接,食源筒从放置孔插进去时可通过食源筒盖体的作用卡在放置孔的上方,插进和取出都比较方便。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脚设计为可伸缩结构,可适用不同野外环境所需的不同高度,使用方便。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收集件上开设有数个流水孔,防止收集件内积满雨水,影响后面的收集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食源筒、挡板和引诱筒,可放置多种不同类型引诱物引诱不同类型的昆虫,能同时对多种害虫进行诱捕,适用性较高,且落到诱捕器内的昆虫不易逃脱,提高了捕虫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三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头;2、支撑脚;3、固定板;4、固定孔;5、引诱筒;6、收集件;7、挡板;8、食源筒;9、透味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包括三脚架、收集单元和食源筒8,三脚架包括连接头1和三根支撑脚2,连接头1设计为圆形板状结构,直径为15cm,连接头1的中心竖向设有放置孔,放置孔的直径略大于食源筒8的直径,为9cm,连接头1的侧边分别设有间距成120°的三个铰接点,支撑脚2设计为可伸缩结构,通过铰接点与连接头1连接,即三根支撑脚2在不使用时可收缩并拢在一起,占地面积小,容易存放;在支撑脚2内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离连接头1的20cm处分别设有与地面垂直的固定孔4,固定孔4的上方、在三根支撑脚2围成的空间内分别径向焊接固定板3,在固定板3上设有螺纹孔,固定板3上设有三块呈直角状的梯形挡板7,三块挡板7的高度均为15cm,均处于同一高度,所围成的空间略大于放置孔的直径,挡板7通过螺母螺纹孔与固定板3拆卸式连接(挡板的倾斜面朝外侧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挡板的直角面朝内侧),即通过固定板3固定到支撑脚2的内侧上;收集单元由上往下包括数个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引诱筒5、连接杆和中空的筒状收集件6,引诱筒5之间由上往下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连接杆分别设有三排,每排对应一个固定孔4,同排的上下连接杆之间相互错开,引诱筒5之间通过连接杆可自由收缩和张开,在引诱筒5顶端边缘向外延伸设有带孔的与固定孔4位置相一致的连接块,第一个引诱筒5的连接块分别放置在固定孔4上通过带有螺母的螺丝钉与支撑脚2连接,收集件6设置在最后一个引诱筒5的底部,在其上开设有数个流水孔,与引诱筒5拆卸式连接;食源筒8包括食源筒本体和食源筒盖体,食源筒本体的直径为8cm,食源筒盖体的直径为12cm,食源筒本体的直径略小于放置孔的直径,食源筒本体上部外侧设有外螺纹,食源筒盖体大于放置孔的直径,食源筒盖体可在食源筒8插入放置孔时将食源筒8卡在连接头1的上方,食源筒盖体内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食源筒本体与食源筒盖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拆卸式连接,在食源筒8的上部开设有数个透味孔9,食源筒8通过放置孔与连接头1拆卸式连接,即食源筒8从放置孔插到三块挡板7围成的空间内,延伸至第一个引诱筒5内,三块挡板7在食源筒8的外侧围成三块区域,害虫飞过来时可直接撞到挡板7上从而掉到下面的引诱筒5内。优选的,在引诱筒5的下方设有与支撑脚2活动连接的固定件,即根据引诱筒5的高度来调节固定件的位置,使得最后一个引诱筒5卡在固定件上,即在固定孔4和固定件的作用下,组成排状的引诱筒5更为稳定,不易被风吹倒。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在野外寻找合适的诱捕点,先将三脚架打开放置在诱捕点上,再将引诱筒5根据所需要的数量由上往下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带有螺母的螺纹杆将第一个引诱筒5固定到固定孔4内。将三块挡板7用带有螺母的螺丝钉通过固定板3固定在支撑脚2上,收集件6安装到最后一个引诱筒5的底部,往收集件6内加水(水面达到溢水孔即可),在引诱筒5内放置害虫信息素。打开食源筒盖体,将食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脚架、食源筒和收集单元,所述三脚架包括连接头和三根支撑脚,支撑脚的顶端与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头竖向设有放置孔,支撑脚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固定孔的上方分别径向设有呈直角状梯形挡板,挡板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挡板所围成的空间略大于放置孔的直径,所述食源筒上开设有数个透味孔,食源筒通过放置孔与连接头拆卸式连接,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数个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引诱筒、连接杆和中空的筒状收集件,引诱筒之间由上往下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个引诱筒通过固定孔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收集件设置在最后一个引诱筒的底部,与引诱筒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脚架、食源筒和收集单元,所述三脚架包括连接头和三根支撑脚,支撑脚的顶端与连接头活动连接,连接头竖向设有放置孔,支撑脚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固定孔的上方分别径向设有呈直角状梯形挡板,挡板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挡板所围成的空间略大于放置孔的直径,所述食源筒上开设有数个透味孔,食源筒通过放置孔与连接头拆卸式连接,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数个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引诱筒、连接杆和中空的筒状收集件,引诱筒之间由上往下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个引诱筒通过固定孔与支撑脚拆卸式连接,收集件设置在最后一个引诱筒的底部,与引诱筒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野外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均处于同一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春覃伟权阎伟李朝绪吕朝军唐庆华刘丽钟宝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