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化合物不仅传输效率高,且具有高的热和光稳定性。该类材料在OLED显示器领域,可用作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包覆材料,也可应用于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管、荧光传感或激光等有机电子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
,尤其涉及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名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是一种由有机材料薄膜组成的固态器件,施加电压后能够发光。相比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和液晶显示(LCD),OLED具有自发光、清晰亮丽、轻薄、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低功耗、适用温度范围大、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OLED可做成像壁纸般随处折、卷、贴、挂的梦幻显示器,有望将取代液晶显示,被誉为“终极显示技术”。此外,OLED作为平面光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光源质量、产品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传统LED照明无法企及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为CR或N;m≥1,且m为整数;R1、R2各自独立地为如下结构:R为氢、氘、烷基、环烷基、羟基、巯基、烯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烷氧基、芳氧基、胺基、酰胺基、硅烷基、卤素、CN、SCN、NO2或CF3。优选地,上述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和位于阳极层、阴极层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中包含上述化合物,所述功能层是指空穴传输层;上述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可以包覆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阴极层外,或者阳极层外,用于保护阴或阳极,从而增强器件的光热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传输效率高,具有高的热和光稳定性。该类材料在OLED显示器领域,可用作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及有机被覆材料,亦可用于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管、荧光传感或激光等有机电子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OLED结构示意图;图中,1、玻璃衬底;2、阳极层;3、空穴注入层;4、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阴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化合物的合成实施例实施例1化合物8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1)合成中间体(2)目标物合成具体反应过程如下:(1)将2-溴-9,9’-螺双芴(MW:394)39.4g(0.1mol)、(1,1’-联苯)-2-胺(MW:169.1)17.75g(0.105mol)、醋酸钯(II)(分子量224.51)0.22g、三叔丁基磷(MW:202.32)0.44g(0.0022mol)、甲苯350mL和叔丁醇钠(MW:96.10)11.5g,置于500mL反应瓶中,插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反应,升温到110℃,反应12hrs,待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140mL乙醇,再过滤,水洗,烘干,得到N-(〔1,1’-联苯〕-2-基)-9,9’-螺双芴-2-胺(MW:483.2)45.9g(0.095mol),收率95%;(2)将N-(〔1,1’-联苯〕-2-基)-9,9’-螺双芴-2-胺(MW:483.2)45.9g(0.095mol)、4-(4-溴苯基)吗啡啉(MW:241)23.86g(0.099mol)、醋酸钯(II)(分子量224.51)0.22g、三叔丁基磷(MW:202.32)0.44g(0.0022mol)、甲苯、350mL和叔丁醇钠(MW:96.10)11.5g,置于500mL反应瓶中,插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反应,升温到110℃,反应12hrs,待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140mL乙醇,再过滤,水洗,烘干,得到N-(〔1,1’-聯苯基〕-2基)-N-(4-吗啡啉苯基)-(9,9’-螺双芴)-2-胺基(MW:644.3)57.34g(0.089mole),收率93.6%。实施例2化合物9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1)合成中间体(2)目标物合成具体反应过程如下:(1)将2-溴-9,9’-螺双芴(MW:394)39.4g(0.1mol)、(1,1’-联苯)-2-胺(MW:169.1)17.75g(0.105mol)、醋酸钯(II))(分子量224.51)0.22g、三叔丁基磷(MW:202.32)0.44g(0.0022mol)、甲苯350mL和叔丁醇钠(MW:96.10)11.5g,置于500mL反应瓶中,插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反应,升温到110℃,反应12hrs,待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140mL乙醇,再过滤,水洗,烘干,得到N-(〔1,1’-联苯〕-2-基)-9,9’-螺双芴-2-胺(MW:483.2)45.9g(0.095mol),收率95%;(2)将N-(〔1,1’-联苯〕-2-基)-9,9’-螺双芴-2-胺(MW:483.2)45.9g(0.095mol)、4-(4’-溴〔1,1’-聯苯基〕-4-基)吗啡啉(MW:317)31.38g(0.099mol)、醋酸钯(II)(分子量224.51)0.22g、三叔丁基磷(MW:202.32)0.44g(0.0022mol)、甲苯350mL和叔丁醇钠(MW:96.10)11.5g,置于500mL反应瓶中,插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反应,升温到110℃,反应12hrs,待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140mL乙醇,再过滤,水洗,烘干,得到N-(〔1,1’-聯苯基〕-2基)-N-(4-吗啡啉-〔1,1’-聯苯基〕-4-基)-(9,9’-螺双芴)-2-胺基,(MW:720.3)62.95g(0.0874mol),收率93%。实施例3化合物18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1)合成中间体(2)目标物合成具体反应过程如下:(1)将2-溴-9,9’-螺双芴(MW:394)39.4g(0.1mol)、(1,1’-联苯)-2-胺(MW:169.1)17.75g(0.105mol)、醋酸钯(II)(分子量224.51)0.22g、三叔丁基磷(MW:202.32)0.44g(0.0022mol)、甲苯350mL和叔丁醇钠(MW:96.10)11.5g,置于500mL反应瓶中,插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反应,升温到110℃,反应12hr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为CR或N;
m≥1,且m为整数;
R1、R2各自独立地为如下结构:
R为氢、氘、烷基、环烷基、羟基、巯基、烯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烷氧基、芳氧基、胺基、酰胺基、硅烷基、卤素、CN、SCN、NO2或CF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德,丰佩川,孙伟,陈义丽,单鸿斌,魏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