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德熙专利>正文

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7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需另外的结合附件也能够迅速简便地进行手术的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更详细地,由如下结构形成:结合部(10),形成多角形状,与固定件(1)结合;进入部(20),从结合部的上部以逐渐扩大的直径向上突出形成,安置在固定件的内径上端;延伸翼部(30),在进入部的上端以向外扩大的直径延伸形成,用于区分固定件与修复体(2)之间的界限;放置部(40),从延伸翼部向上侧或向下侧突出,插入至修复体的内径;锁定部(50),沿着放置部的末端圆周向外侧形成凸起,向形成于插入的修复体的内径上的插入凹槽(2a)插入固定。

Titanium base for dental im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患者的牙槽骨植入的固定件间接插入,而引导与修复体的相互结合的钛基底(T-Base),更详细地,涉及一种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其将结合修复体的钛基底的上部结构最小化,而在进行牙种植体的手术时能够在不易操作的大小的较小的修复体上进行手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技术对于埋入式(SubmergedType)和内置式(InternalType)的钛基底都能够适用,尤其,还提供一种能够在钛基底与修复体之间便捷地脱卸的结合方式,从而,无需另外的结合附件也能够迅速简便地进行手术。
技术介绍
最近,作为牙齿医疗手术方法,正在持续地发展具有与自然牙齿类似的充分的强度和审美性的牙种植体手术方法。一般而言,牙种植体由如下结构形成:固定件(Fixture),为了形成基本的骨架而向牙槽骨植入固定;钛基底(T-Base),其为连接固定件与修复体的部件;修复体(Crown),还原拔除的牙齿的外形而代替其使用。上述牙种植体借助于在手术过程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制造某种程度的普遍规格的固定件和钛基底。但,只借助于上述普遍化的规格,无法对于各种条件的所有患者适用。例如,将钛基底适用于具有相比其他部位的牙齿的高度稍低的臼齿时,导致钛基底的上端部向修复体的上部露出,而无法进行手术。对于上述现况,至今也未提供一种改善上述问题点的钛基底。例如,作为钛基底的一例,记载了一种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16217号"牙种植体用基台",该技术是包括螺丝部、紧贴部及头部的牙种植体的构成,螺丝部形成有螺纹,以便向固定件插入而通过螺纹方式结合,紧贴部为了向固定件的锥形部插入后接触,在螺丝部的上部形成有锥形,并且,为了结合修复体,头部形成于紧贴部的上部。尤其,上述以往技术,为了使得紧贴部与固定件的锥形部更加紧密地接触,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凹槽。如上述地,一般而言,钛基底由螺丝部、紧贴部、头部构成,尤其,头部为突出既定高度的形状,以便与修复体紧密地结合。因此,适用高度较低的修复体时头部的一部分向修复体的上侧露出,而存在使用限制性。作为钛基底的又另一示例,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8-0115021号"牙种植体基台"由如下结构形成:基台下部,插入至形成于固定件上部的上部固定凹槽,直径向下部越来越狭窄,外部形成有外螺纹;基台主体,形成于上述基台下部的上部,形成倒三角形形状;基台外侧下部,形成于上述基台主体的一侧下部,由陶瓷材质形成,为环形状,该技术相比以往的基台,上部的高度较低。但,基台主体与基台外侧下部之间的结合力及基台主体与修复体之间的结合力不牢固,因此,将该技术适用于牙种植体的手术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目前正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简便地组装固定件与钛基底及修复体之间,具有优秀的结合力,并且,最小化钛基底的上部高度,而扩大各种大小的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技术。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16217号"牙种植体用基台"(专利文献0002)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8-0115021号"牙种植体基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有效地消除上述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插入修复体的钛基底的上部结构最小化,从而,在结合附件向修复体的上部区域露出而无法进行牙种植体术的较小的大小的修复体上也能够进行牙种植体术的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另外的工具也能够便利地分离修复体与钛基底之间的钛基底。并且,如上述的技术特征无关以埋入式和内置式区分的钛基底的种类地适用。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的构成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由如下结构形成:结合部10,形成多角形状,与固定件1结合;进入部20,从结合部的上部以逐渐扩大的直径向上突出形成,安置在固定件的内径上端;延伸翼部30,在进入部的上端以向外扩大的直径延伸形成,用于区分固定件与修复体2之间的界限;放置部40,从延伸翼部向上侧或向下侧突出,插入至修复体的内径;锁定部50,沿着放置部的末端圆周向外侧形成凸起,向形成于插入的修复体的内径上的插入凹槽2a插入固定。并且,所述放置部40是埋入式(SubmergedType),即从延伸翼部30的上端中心部向上突出形成既定高度的圆柱,所述放置部40从上端至延伸翼部还形成有由纵向或横向的剪切凹槽41,而向放置部提供弹力。并且,所述放置部40形成直径从延伸翼部30向上侧逐渐变小的5至10°的锥形。并且,所述放置部40是内置式(InternalType),即从延伸翼部30的圆周向下突出形成,而加压修复体的内径,并且,所述放置部从延伸翼部30的上端至锁定部50还形成有由纵向或横向的剪切凹槽41,而向放置部提供弹力。并且,所述放置部40形成直径从延伸翼部30向结合部10逐渐扩大的5至10°的锥形。并且,在所述放置部40的从延伸翼部30向下弯曲的部位,沿着圆周还形成有以既定深度凹陷的阶梯棱42,而向放置部40提供弹力。并且,上述锁定部50在放置部40的外周缘以既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并且,上述钛基底100形成有从上端至下端的贯通孔60,用于引导结合附件3的插入,在上述贯通孔60的上端以稍微扩张的直径凹陷形成有安置部61,并且,在修复体2的内径还形成有与安置部61对应的安置凸起2b,而实现相互间内径的插入结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如上述的构成形成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结合部和进入部顺利地向固定件的内径插入,而一次性地减少以固定件为基准的钛基底的最大高度,并且,将放置部设置成相比以往的钛基底较低的高度,而二次性地减少以固定件为基准的钛基底的最大高度,从而,相比以往的钛基底,即使在高度为0.1至0.5mm的较小的大小的修复体上也能够进行牙种植体术,而显著地提高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限制。并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另一效果:在与修复体直接结合的放置部上形成5至10°的锥形,而引导与修复体顺利地结合,并且,借助于在放置部的末端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凸起,无需另外的工具也能够将修复体与钛基底结合,从而,能够创造进行牙种植体术的更便利的工作环境。并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又另一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钛基底无关埋入式和内置式地可适用于所有的技术特征,因此,能够消除因钛基底的种类的技术性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技术的钛基底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构成的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埋入式的钛基底立体图;图3为利用埋入式的钛基底而表示固定件与修复体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3的截面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构成的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内置式的钛基底立体图;图6为利用内置式的钛基底表示固定件与修复体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6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以往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结构形成:/n结合部(10),形成多角形状,与固定件(1)结合;/n进入部(20),从结合部的上部以逐渐扩大的直径向上突出形成,安置在固定件的内径上端;/n延伸翼部(30),在进入部的上端以向外扩大的直径延伸形成,用于区分固定件与修复体(2)之间的界限;/n放置部(40),从延伸翼部向上侧或向下侧突出,插入至修复体的内径;/n锁定部(50),沿着放置部的末端圆周向外侧形成凸起,向形成于插入的修复体的内径上的插入凹槽(2a)插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1 KR 10-2019-00036531.一种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结构形成:
结合部(10),形成多角形状,与固定件(1)结合;
进入部(20),从结合部的上部以逐渐扩大的直径向上突出形成,安置在固定件的内径上端;
延伸翼部(30),在进入部的上端以向外扩大的直径延伸形成,用于区分固定件与修复体(2)之间的界限;
放置部(40),从延伸翼部向上侧或向下侧突出,插入至修复体的内径;
锁定部(50),沿着放置部的末端圆周向外侧形成凸起,向形成于插入的修复体的内径上的插入凹槽(2a)插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大修复体的适用范围的牙种植体用钛基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部(40)是埋入式(SubmergedType),即从延伸翼部(30)的上端中心部向上突出形成既定高度的圆柱,
所述放置部(40)从上端至延伸翼部还形成有由纵向或横向的剪切凹槽(41),而向放置部提供弹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德熙
申请(专利权)人:朴德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