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株槽控制结构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植株槽控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因应水耕植物逐日成长而调整其间距以让不同日龄的水耕植物获得最佳成长空间的植株槽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按,一般水耕蔬菜于栽培时,主要将幼苗置于栽培设备后,借由对培养液的吸附,使水耕蔬菜慢慢成长,习知的水耕蔬菜于成长过程中,需要依据种植的日期将其移植,例如:第1天至第8天栽种于第1区域,第9天至第12天移至第2区域,第13天至第15天移至第3区域,以此类推,借以纪录种植的日期,方可于水耕蔬菜达到最佳的成熟状态时予以收成;然而,此种栽培方式不仅麻烦与耗工费时,且于移植时需要详细纪录栽种的日期,否则将会影响到水耕蔬菜的栽种成果。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94481号的“水耕蔬菜栽培装置”即被研发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此专利主要包含复数并排的槽体,以及置于该等槽体的复数个滑板。其中,该等滑板横跨于槽体,且可沿槽体移动,滑板上设有对应于各槽体,且设有吸附件的支架,该吸附件为海棉或可供吸附液态体的材质,从而于各槽体置入培养液,并于各支架的吸附件放置蔬菜种子,借由吸附件吸附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植株槽控制结构(1)至少包括有:/n一输送机构(11),包括有复数个驱动组件(111)及复数个连杆(112),各该连杆(112)对应设置连接于各该驱动组件(111)的上端部;/n复数个水槽组(12),包括有复数个托盘(121),以及复数个水槽(122),各该托盘(121)分别相对于各该驱动组件(111)而对应组设于各该连杆(112)的另一端部,而各该水槽(122)设置于各该托盘(121)的上端部;/n至少一第一支架(13),设置于该复数水槽(122)的下方;/n至少一第二支架(14),设置于该水槽组(12)的下方,且该第二支架(14)设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1 TW 1081011251.一种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植株槽控制结构(1)至少包括有:
一输送机构(11),包括有复数个驱动组件(111)及复数个连杆(112),各该连杆(112)对应设置连接于各该驱动组件(111)的上端部;
复数个水槽组(12),包括有复数个托盘(121),以及复数个水槽(122),各该托盘(121)分别相对于各该驱动组件(111)而对应组设于各该连杆(112)的另一端部,而各该水槽(122)设置于各该托盘(121)的上端部;
至少一第一支架(13),设置于该复数水槽(122)的下方;
至少一第二支架(14),设置于该水槽组(12)的下方,且该第二支架(14)设有一槽座(141),该复数驱动组件(111)设置于该槽座(141)内﹔以及
至少一升降组件(15),固设于该槽座(141)的下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植株槽控制结构(1)设有至少一第一管路(113),各该第一管路(113)对应连通至各该驱动组件(111)的一端部,以分别传输一流体至各该驱动组件(111)内部;其中各该驱动组件(111)分别设有一缸体(1111)、一活塞杆(1112),各该活塞杆(1112)的一端部活动地设置于各该缸体(1111)的一内部,而另一端部固设于另一该缸体(1111)的一外部,其中各该活塞杆(1112)分别包括有一活塞(11121),以及一连接该活塞(11121)的推杆(11122),各该推杆(11122)相对于各该活塞(11121)的另一端部连结固定于另一该缸体(1111)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缸体(1111)内固设有一复归元件,且与该推杆(11122)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植株槽控制结构(1)设有至少一第二管路(114),各该第二管路(114)对应连通至各该驱动组件(111)的另一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机构(11)设置有一连接各该第一管路(113)及各该第二管路(114)的压缩机(115),各该第一管路(113)设一第一阀门(1131),各该第二管路(114)设一第二阀门(1141),且各该第一阀门(1131)及各该第二阀门(1141)分别对应设置于该压缩机(115)与各该缸体(1111)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机构(11)为一流体压力源机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株槽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输送机构(11)的各该缸体(1111)的一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