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6258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河湖最高水位线到岸顶之间的区域构成的植草区、河湖最低水位线到最高水位线之间的岸坡构成的挺水植物区、若干个生态浮床;通过固定在所述挺水植物区上的连杆系统对所述生态浮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进行限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生态浮床、挺水植物区、植草区三级净水系统,能够高效削减滨岸带径流泥沙及水体污染物,还能够改变滨岸带的水体流向和流速,适应河湖水位变化,增加滨岸带水体的溶解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改变滨岸带形状,易进行装配式施工,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还具有建设成本低,便于推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生态修复和河湖水质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河湖水体的污染治理一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降雨径流、农田耕地的退水以及其他一些污水的排放,极易导致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累积,不断加重水体的污染,引起水富营养化、水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水环境恶化问题。生物性措施因其环境友好、易于维护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治理,它是一种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等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等物质的方法,这些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以生物膜为主的微生物。生态浮床是目前河湖富营养化等污染整治中常用的修复水体的生物性措施,利用浮床承托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的削减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但是现有的生态浮床存在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不便于维修保养的问题,且河湖水位变化或水流动后浮床往往容易变得杂乱无章。单单依靠生态浮床净水能力是有限的。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710130721.4,公开了一种库滨带生态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岸垂直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植草区、挺水植物区、若干个生态浮床,所述植草区的分布范围为河湖最高水位线到岸顶之间的区域,所述挺水植物区的分布范围为河湖最低水位线到最高水位线之间的岸坡,通过固定在所述挺水植物区上的连杆系统对所述生态浮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进行限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岸垂直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植草区、挺水植物区、若干个生态浮床,所述植草区的分布范围为河湖最高水位线到岸顶之间的区域,所述挺水植物区的分布范围为河湖最低水位线到最高水位线之间的岸坡,通过固定在所述挺水植物区上的连杆系统对所述生态浮床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系统由混凝土桩、基座、连杆、浮床连接支架组成,所述连杆包括主杆、垂直所述主杆的基座连接端、垂直所述主杆的浮床连接端,所述主杆的长度L、河湖最大洪水位Hmax、河湖最低水位Hmin、河岸坡比i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其中河岸坡比i为所述挺水植物区坡面的垂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之间的比,即坡角的正切值;所述混凝土桩为固定在所述挺水植物区上的下端带锥尖的圆柱体,所述混凝土桩埋设在距最低水位Hmin的距离H=L*sinθ,其中θ为坡角,θ=arctani;所述基座底部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桩上,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杆固定轴和限位片;所述浮床连接支架包括条形板和第二连杆固定轴,所述条形板中间打孔、两端向同一方向垂直弯折呈槽形,所述条形板两端弯折的部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轴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态浮床之间的间距为4~6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展羽郑成鑫盛丽婷夏继红陈晓安梁紫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