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姣专利>正文

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39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和顶盖,壳体为柱状,壳体下端敞口,壳体的上端具有密封面,密封面的中心具有开口,顶盖与开口适配,密封面在开口处向下凸出有延伸部,延伸部中空且上下贯穿,延伸部内腔的径向截面与开口相同,顶盖的侧壁通过第一防水胶层与开口的内壁粘接,顶盖下端的边缘具有第二防水胶层,第二防水胶层在顶盖下方,第二防水胶层在延伸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的天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可保证柱状壳体壁厚均匀,密封端防水性能好,不会对壳体内部部件造成影响,且便于生产,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
本技术涉及柱状物产品领域,尤其涉及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
技术介绍
柱状外壳在很多产品上都得到应用,其一端为敞口,用于将物件放置于外壳内,另一端要求密封,以达到防水等效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其壁厚均匀,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对产品精度要求高,外壳壁厚的均匀度对产品精度影响大。现对柱状外壳的生产多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法。在注塑的过程中,如果成型的柱状外壳一端为封闭状,制造外壳的模仁/模芯只能一端固定,在注塑过程中,模仁/模芯会被喷射出的液态塑胶的压力打偏,导致模仁/模芯倾斜,生产成型的柱状外壳的内壁和外壁势必没法满足同轴心,导致柱状外壳的壁厚不均匀,柱状外壳越细越容易被打歪而不同轴心,因此,柱状外壳在生产时,产品的两端必须都要开口,模仁/模芯两端均固定,才不会因注塑过程中液态塑胶的压力而产生倾斜,外壳生产完成后,再配置适配的顶盖将外壳的一端封闭。现有的壳体顶部密封结构多采用以下两种:一是,如图1所示,在壳体1顶部直接开口2,并配置与开口2相适配的顶盖3,在用顶盖3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顶盖(3),所述壳体(1)为柱状,所述壳体(1)下端敞口(12),所述壳体(1)的上端具有密封面(13),所述密封面(13)的中心具有开口(2),所述顶盖(3)与所述开口(2)适配,所述密封面(13)在所述开口(2)处向下凸出有延伸部(5),所述延伸部(5)下端到所述密封面(13)上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顶盖(3)的厚度,所述延伸部(5)中空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部(5)内腔的径向截面与所述开口(2)相同,所述延伸部(5)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开口(2)的边缘贴合,所述顶盖(3)的侧壁通过第一防水胶层(61)与所述开口(2)的内壁粘接,所述顶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顶盖(3),所述壳体(1)为柱状,所述壳体(1)下端敞口(12),所述壳体(1)的上端具有密封面(13),所述密封面(13)的中心具有开口(2),所述顶盖(3)与所述开口(2)适配,所述密封面(13)在所述开口(2)处向下凸出有延伸部(5),所述延伸部(5)下端到所述密封面(13)上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顶盖(3)的厚度,所述延伸部(5)中空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部(5)内腔的径向截面与所述开口(2)相同,所述延伸部(5)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开口(2)的边缘贴合,所述顶盖(3)的侧壁通过第一防水胶层(61)与所述开口(2)的内壁粘接,所述顶盖(3)下端的边缘具有第二防水胶层(62),所述第二防水胶层(62)在所述顶盖(3)下方,所述第二防水胶层(62)在所述延伸部(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中心和所述敞口(12)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壳体(1)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面(13)的上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状物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姣
申请(专利权)人:洪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