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620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7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协调器可与对应的多个路由器通信连接,一个路由器可与对应的多个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终端设备中,终端电源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为温度检测模块供电,无线发射模块控制开关模块导通或截断且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对应的路由器。各终端设备可根据需求设置于不同的监测点,对不同的工业设备进行测温预警。基于上述结构,终端与路由器之间,路由器与协调器之间均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温度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分布式多点采集、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运程运维与计算,解决有线温度传感器在机器运动过程中容易磨损、无线温度传感器体积大等适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测温系统
本申请涉及温度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测温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逐渐走向智能化的时代。工业智能是走向智能化时代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工厂已经逐渐的走向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生产模式。在无人监控的管理下,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是反应工业设备中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已经拥有各类专门检测设备温度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相对来说应用的场景都较为单一。实现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有线温度传感器体积小,但引线长后不仅容易磨损,还影响温度信号的传递;而无线温度传感器虽然能够解决磨损问题,但是体积较大,很难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包括:协调器,用于与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通信连接;路由器,用于与协调器通信连接;终端设备,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终端电源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用于与路由器通信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端;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终端电源模块,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无线发射模块的使能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接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以及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为P型MOS管;第二开关管为N型MOS管;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P型MOS管的源极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N型MOS管的漏极和P型MOS管的栅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测温系统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无线发射模块的ADC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且通过第三电阻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热电偶、热电偶线和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的第一传输端通过热电偶线连接热电偶,数据处理单元的第二传输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端、稳压芯片和第二电源端。第一电源端通过稳压芯片连接第二电源端;第一电源端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源端连接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调器包括:第一功放核心板,用于与路由器通信连接;数据传输核心板,用于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本地接口,用于与本地服务器通信连接。第一功放核心板分别连接数据传输核心板和本地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调器还包括协调电源模块;协调电源模块分别连接第一功放核心板和数据传输核心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核心板包括无线网络接入单元和/或有线网络接入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路由器包括第二功放核心板和连接第二功放核心板的路由电源模块;第二功放核心板分别与协调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无线测温系统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协调器可与对应的多个路由器通信连接,一个路由器可与对应的多个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终端设备中,终端电源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为温度检测模块供电,无线发射模块控制开关模块导通或截断且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对应的路由器。各终端设备可根据需求设置于不同的监测点,对不同的工业设备进行测温预警。基于上述结构,终端与路由器之间,路由器与协调器之间均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温度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分布式多点采集、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运程运维与计算,解决有线温度传感器在机器运动过程中容易磨损、无线温度传感器体积大等适用性差的问题。此外,协调器兼容本地连接和远程云端连接方式,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灵活变换数据传输方式,进一步提高测温的适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测温系统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测温系统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测温系统的第三示意性结构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终端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无线发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协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功放核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核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协调器的232转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通信连接”、“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传统的温度传感器适用性差,难以应用到不同环境,并且,往往只能从本地种读取数据并显示,还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赶赴监测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时候的温度等数据。同时,传统的温度监测系统往往由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终端、上位机以及显示器等组成。MCU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之后读取出设备温度,MCU再将读取到的温度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终端中。终端再通过485或者232总线传到上位机中显示。传统的稳定度监测系统功耗大,若使用电池供电,则设备使用的时间较短且需要经常更换电池;若使用市电等标准电源进行供电,又需多拉电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通过MCU采集的系统往往会同时进行多个通道的温度采集,使得整个设备体积变大,限制了设备的应用场景。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将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协调器,用于与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通信连接;/n路由器,用于与所述协调器通信连接;/n终端设备,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终端电源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用于与所述路由器通信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终端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使能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协调器,用于与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路由器,用于与所述协调器通信连接;
终端设备,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终端电源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用于与所述路由器通信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终端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使能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极以及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MOS管;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P型MOS管的源极和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N型MOS管的漏极和所述P型MOS管的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ADC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电源端,且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树汉王春辉李小兵黄创绵周健王远航丁小健孟苓辉梁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