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侦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白蚁侦测系统。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昆虫,现有的常用的白蚁防治主要是药物防治,但药物防治往往要等发现白蚁之后才能进行,不能提前预警,而且药物的作用和范围有限,加之药物的残毒时间长,对环境危害极大。现有的白蚁侦测技术是采用单个侦测节点,将数据直接上传至集中器,再由集中器上传至平台服务器,单个侦测节点的数据不能相互转发。如果现场布置几十、几百个侦测节点,则很容易发生数据拥堵,造成某些侦测节点数据不能及时上传;如果每个侦测节点都采用集中器直接上传至平台服务器,则导致单个侦测节点的成本太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白蚁侦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白蚁侦测数据拥堵、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白蚁侦测系统,包括多个ZigBee节点、集中器以及平台服务器;多个所述ZigBee节点用于采集多个侦测点的白蚁数据,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白蚁数据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ZigBee节点、集中器以及平台服务器;/n多个所述ZigBee节点用于采集多个侦测点的白蚁数据,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白蚁数据传输至集中器;/n所述集中器用于通过NB-IoT无线传输方式将所有所述侦测点的白蚁数据上传至平台服务器;/n所述平台服务器用于接收并显示各所述侦测点的白蚁数据;/nZigBee节点所采集的白蚁数据通过传感器侦测,传感器设置于白蚁侦测装置中;/n多个所述ZigBee节点包括ZigBee终端节点、ZigBee路由器节点以及ZigBee协调器;/n所述ZigBee终端节点与所述集中器直接连接,或者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ZigBee节点、集中器以及平台服务器;
多个所述ZigBee节点用于采集多个侦测点的白蚁数据,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方式将所述白蚁数据传输至集中器;
所述集中器用于通过NB-IoT无线传输方式将所有所述侦测点的白蚁数据上传至平台服务器;
所述平台服务器用于接收并显示各所述侦测点的白蚁数据;
ZigBee节点所采集的白蚁数据通过传感器侦测,传感器设置于白蚁侦测装置中;
多个所述ZigBee节点包括ZigBee终端节点、ZigBee路由器节点以及ZigBee协调器;
所述ZigBee终端节点与所述集中器直接连接,或者通过所述ZigBee路由器节点与所述集中器连接,所述ZigBee协调器分别与所述ZigBee终端节点和ZigBee路由器节点连接;
所述ZigBee路由器节点还用于侦测所述白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igBee节点包括第一ZigBee芯片、第一单片机以及第一电源,所述第一ZigBee芯片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以及第一ZigBee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器包括第二ZigBee芯片、串口电平转换电路、NB-IoT芯片、第二单片机以及第二电源;
所述第二ZigBee芯片通过串口电平转换电路与所述NB-IoT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还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第二单片机以及NB-IoT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片机型号为MSP430,所述第二单片机的Vcc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P1.0引脚、P1.1引脚、P1.2引脚、P1.3引脚、P1.4引脚、P1.5引脚以及P1.6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Vss引脚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的XIN引脚通过晶振Y1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XOUT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TEST引脚以及RST引脚分别通过接插件J1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RST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并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的P1.7引脚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包括电池BT1、电池BT2、开关S1、电容C1以及电容C36;
所述电池BT1的正极与所述电池BT2的正极电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单片机以及第二ZigBee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与所述电池BT2的负极电连接,并通过所述开关S1接地,所述电池BT1的正极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容C36与所述电容C1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侦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ZigBee芯片型号为CC2530,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DVDD引脚、AVDD_DREG引脚、AVDD5/AVDD_SOC引脚、AVDD3引脚、AVDD2引脚、AVDD1引脚、AVDD4引脚以及AVDD_GUARD引脚均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DVDD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AVDD_DREG引脚通过电容C5接地,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AVDD5/AVDD_SOC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AVDD3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AVDD2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电容C9与所述电容C8并联,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AVDD_GUARD引脚通过电容C10接地,电容C11与所述电容C10并联;
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DGND_USB引脚、USB_M引脚、USB_P引脚以及DVDD_USB引脚均接地;
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2_0引脚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2_1引脚以及P2_2引脚分别通过接插件J2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1_0引脚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1_1引脚与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1_4引脚以及P1_5引脚分别与所述NB-IoT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1_7引脚、P0_0引脚、P0_1引脚以及P0_2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二ZigBee芯片的P0_3引脚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承志,杨超,李金伦,罗明璋,沈俊峰,覃夏初,沈伟强,肖磊,雷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