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翅片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16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翅片热交换器,包括按规定间隔并列形成的翅片组,和传热管组,将该传热管插入上述在翅片上形成的翅片套管内进行密封加工,在翅片上设同心圆状座部,在座部外侧设棱线呈同心圆弧状高起部,因这些高起引起的紊流效应使传热性能提高的同时,因具有同心圆弧状棱线的高起部,可将气流导向传热管后面,减少死水域,增加有效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性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有关以空气为热源的热泵式空调器的尤其能在室外使用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现首先参看附附图说明图1、图2A、2B、以及图3A、3B对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为通常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A为第一种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图2B为图2A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3A为另一种传统带翅片交换器的侧视图,图3B为图3A所示结构的剖视图。一般的带翅片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由按规定间隔平行排列、使气流4在其间流动的翅片组1a,按规定的行和列间距在翅片组1a上形成的圆筒状翅片套管3,以及插入此翅片套管3后和翅片套管3进行密封加工、其内有流体流过的传热管群2a构成。由图2A,2B表示的第一种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翅片1由于在翅片1的表面上设置相对翅片套管3同心的圆筒状座5,在座5部分的相对翅片套管3的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多个使其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高起部分,故当气流4在翅片群1a间流动时,可利用紊流效应促进传热。此外,由图3A、3B表示的另一种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翅片1由于在翅片1的行方向相邻的两个翅片套管3的间隙部的面上设置多个切起7,因此当气流4在翅片组1a间流动时,因边界层前缘效应而促进传热。然而对于采用图3A、3B所示翅片的热交换器、当在室外使用时的热泵式空调器,进行供暖运转时,当外气温度降低,在传热性好的切起的前缘部结霜,不久将把切起的前缘部封闭。为此,使传热性能急剧下降,从而产生不能长期进行供暖运转的问题。此外,对于采用图2A、2B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翅片,因没有切起部,当在室外使用热泵式空调器进行供暖运转时,和采用图3A、3B的翅片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相比,即使外气温度下降,也能长期连续进行供暖运转,然而,由于是利用紊流效应促进传热的,故和采用图3A、3B的利用边界层前缘效应的翅片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相比,传热性并不好,因而存在有碍使热泵式空调器达到进一步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传热性能,在室外使用时也能长期进行供暖运转的带翅片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带翅片热交换器包括按规定间隔平行排列、让气流在其间流过的翅片组,以及将传热管插入在上述翅片组上按规定行和列间距和形成圆筒状翅片套管后,使和上述翅片套管形成密封加工,让流体在其内部流动的传热管组,在上述翅片面上设置相对于上述翅片套管呈同心圆状的座部,在相对上述翅片套管的上述座部外侧形成其棱线相对上述翅片套管为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上述高起部,在相对上述翅片套管,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上述高起部的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多个和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上述高起部大致具有相同高度的、其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高起部,并将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形成在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两个高起的顶端间。或者是将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形成的自棱线行方向延伸的高起部的上风侧的顶端向下风侧的部分上。或者是将棱线呈同心圆状的高起部围绕翅片套管一周形成。根据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带翅片热交换器,在因棱线沿行7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高起部引起的紊流效应使传热性能提高的同时,因在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两个高起部顶端间形成的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可将气流导向传热管后面,能减少死水域增大有效传面积以提高传热性能。此外,因形成在自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高起部上风侧的顶端向下风侧部分上的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能容易地将气流导向传热管后面,减少死水域、增大有效传热面积,以提高传热性能。此外,因围绕翅片套管一周形成的棱线呈同心圆状的高起部,而能产生涡漩,促进传热管附近的传热。图1为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的立体图,图2A为第一种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翅片侧视图,图2B为图2A所示构造的剖面图,图3A为另一种传统的带翅片热交换器的翅片侧视图,图3B为图2A所示构造的剖面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俯视图,图4B为沿图4A中的ⅣB-ⅣB线的剖面图,图4C为沿图4A的ⅣC-ⅣC线的剖面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俯视图,图5B为沿图5A的ⅤC-ⅤC线的剖面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俯视图,图6B为沿图6A的ⅥB-ⅥB线的剖面图,图6C为沿图6A的ⅥC-ⅥC线剖面图。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4A-4C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形状。图中,1为翅片、2为穿通翅片1的传热管,3为在翅片1上形成的内插有电热管2的翅片套管,4为流经带翅片热交换器的气流,5为在翅片套管3周围形成的座部。在座5部分的外侧,首先形成使其棱线相对翅片套管3成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分9。在高起部分9的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有2个其棱线和高起部9的高度大致相同,且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高起部8。并且使棱线呈圆弧状的高起部9形成在棱线呈直线状的两个高起部8的顶端之间。若采用上述第1实施例,在因直线状高起部8引起的紊流效应而使传热性能提高的同时,又因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9而将气流引导到翅片套管3后面,而减少死水区域增大传热有效面积,能使传热性能提高。图5A-5C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形状。图中1为翅片,2为穿通翅片1的传热管,3为在翅片1上形成的,内插有电热管2的翅片套管,4为流过热交换器的气流,5为在翅片套管3的周围形成的座部。在座部5的外侧,首先形成有相对翅片套管3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10。还在高起部10的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两个其棱线和高起部10的高度大致相等,且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高起部8。将棱线呈圆弧状的高起部10设置在其棱线呈直线状的两个高起部8的上风侧的顶端11的下风侧。若采用上述第2实施例,则因直线状的高起部8引起的紊流效应使传热性能提高的同时,通过将圆弧状高起部10的棱线形成在顶端11的整个下风侧,能将气流4引导到上述第1实施例更处于翅片套管3的后面,使死水域减少,传热有效面积增大,从而能提高传热性能。图6A-6C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带翅片热交换器翅片的形状。图中1为翅片、2为贯穿翅片1的传热管,3为在翅片1上形成、内插有电热管的翅片套管,4为流过带翅片热交换器的气流,5为在翅片套管3周围形成的座部。在座部5的外侧,首先沿一周形成其棱线相对翅片套管3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12。在高起部12的外铡,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两个基棱线高度和高起部12大致相同、且其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高起部8。若采用上述第3实施例,则因直线状高起部8引起的紊流效应而使传热性能提高的同时,因在一周形成的、其棱线呈同心圆状的高起部12而在气流中产生漩涡,此漩涡能促进翅片套管3附近的传热。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带翅片热交换器,由于在翅片表面上设置相对翅片套管为同心圆状的座部,在座部相对于套管的外侧形成使其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高起部、再在上述其棱线相对翅片套管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高起部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多个其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高起部,且使其棱线高度和上述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高起部高度大致相等,由于是将棱线呈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形成在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两个高起部的顶端间,或者是将棱线为同心圆弧状的高起部形成在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高起部的上风侧的顶端起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翅片热交换器,包括按规定间隔平行排列、气流可从其间流动的翅片组以及传热管组,将这些传热管分别插入在上述翅片上按规定的行和列间距形成的圆筒状翅片套管内后,进行和上述翅片套管间的密封加工、可使流体在其内流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翅片面上设置相对上述翅片,套管为同心圆状的座部分,在相对上述翅片套管的上述座部分外侧形成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高起部,在相对上述翅片套管,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上述高起部外侧,在一列的行间距间形成多个棱线沿行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高起部,且这些棱线具有和棱线呈同心圆弧状或同心圆状的上述高起部大致相同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昭一茂木仁青柳治安藤智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