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06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接口组件和充电底座,所述充电接口组件包括充电顶针插口、充电PCB板、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与充电PCB板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为3个,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均连接负极片,位于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正极片,使充电顶针插口呈两侧为负极中间为正极,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卡接座、用于与充电顶针插口插接的充电顶针和电源插头,所述充电顶针设置于卡接座内,电源插头通过电导线与充电顶针电连接,充电顶针相应为三个,由于充电顶针插口呈两侧为负极中间为正极,使充电顶针插入充电顶针插口时,无需区分正负极,实现双向连接,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Two way connector of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池均具有正、负极性,具体在充电时,电池的正极必须接充电器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必须接充电器的负极,这样才能正常充电,一旦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和负极接反时,则会烧坏电池包,影响电池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电子烟充电器均需设置插接的防呆结构,来区分正负的功能,但用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第一次插接不上,需调整方向再次插接的现象,使用起来极其不便。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可双向连接,无需区分正负极。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接口组件和充电底座,所述充电接口组件包括充电顶针插口、充电PCB板、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与充电PCB板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为3个,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均连接负极片,位于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正极片,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卡接座、用于与充电顶针插口插接的充电顶针和电源插头,所述充电顶针设置于卡接座内,所述电源插头通过电导线与充电顶针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相应为三个。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相邻充电顶针插口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还包括电池、主控板、充电顶针隔离块、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负极线的一端连接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正极线的一端连接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正极线、负极线的中部围绕电池的两侧,负极线、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主控板,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一端与充电PCB板连接,相应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所述充电顶针隔离块设置于充电PCB板与电池之间。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所述充电接口组件还包括电池尾盖,所述电池尾盖套设于充电顶针插口上。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所述电池尾盖具有供充电顶针插入的通孔。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还包括电池管,所述电池管呈扁平状,所述电池管的端部为弧面,所述充电顶针插口的端面也设置为相应的弧面。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所述电池尾盖卡设于电池管的端面上。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所述充电装置为电子烟。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中,所述电子烟为扁形电子烟。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通过将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负极片,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正极片,使充电顶针插口呈两侧为负极中间为正极,从而使充电顶针插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时,无需区分正负极,使充电接口组件正反均可插入充电底座中实现充电功能,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烟或其他充电电器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的除充电底座外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的电池管与充电底座分离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的电池管与充电底座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接口组件1和充电底座2,所述充电接口组件1包括充电顶针插口11、充电PCB板12、正极片13和负极片14,所述充电顶针插口11与充电PCB板12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11为3个,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11均连接负极片14,位于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11连接正极片13,所述充电底座2包括卡接座21、用于与充电顶针插口11插接的充电顶针22和电源插头23,所述充电顶针22设置于卡接座21内,所述电源插头23通过电导线24与充电顶针22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22相应为三个,与充电顶针插口11插接。本技术通过将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11连接负极片14,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11连接正极片13,使充电顶针插口11呈两侧为负极中间为正极,从而使充电顶针22插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11时,无需区分正负极,使充电接口组件1正反均可插入充电底座2中实现充电功能,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具体的,相邻充电顶针插口11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充电顶针22的数量及间距与充电顶针插口11适配,以便于充电顶针22与充电顶针插口11连接。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还包括电池3、主控板4、充电顶针隔离块5、正极线6和负极线7,所述负极线7的一端连接两侧的一个充电顶针插口11,正极线6的一端连接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11,正极线6、负极线7的中部围绕电池3的两侧,可避免正极线6与负极线7缠绕,还可以避免因电池3长时间压住正、负极线而导致的正、负极线断裂、漏电等问题。具体的,负极线7、正极线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板4,所述正极片13和负极片14的一端与充电PCB板12连接,所述正极片13和负极片14的另一端相应连接电池3的正负极,使充电顶针插口11与电池3的正负极导通,当充电顶针22插入时,实现充电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线6和负极线7采用直径为0.05mm以上的金属线(如钢线),其外涂有绝缘漆,直接通过其两端插接的方式,其连接可靠,而且抗摔。具体的,所述充电顶针隔离块5设置于充电PCB板12与电池3之间,通过所述充电顶针隔离块5,起到绝缘和隔离的作用,避免充电顶针插口11与电池3硬接触损坏电池3,还通过所述充电顶针隔离块5起到隔热、防潮的作用,以保证电池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口组件1还包括电池尾盖15,所述电池尾盖15套设于充电顶针插口11上,用于保护充电顶针插口11不外露。具体的,所述电池尾盖15具有供充电顶针22插入的通孔。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还包括电池管8,所述电池管8呈扁平状,所述电池管8的端部为弧面,所述充电顶针插口11的端面也设置为相应的弧面,使其外观更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座21的内底面也为弧面,经弧面的导向,更利于电池管8插入卡接座21中。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池管8的端部和卡接座21的内底面均为弧面,所述充电顶针插口11与电池管8适配的部分也相应设置有弧形,避免充电顶针插口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接口组件和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组件包括充电顶针插口、充电PCB板、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与充电PCB板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为3个,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均连接负极片,位于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正极片,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卡接座、用于与充电顶针插口插接的充电顶针和电源插头,所述充电顶针设置于卡接座内,所述电源插头通过电导线与充电顶针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相应为三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接口组件和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组件包括充电顶针插口、充电PCB板、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与充电PCB板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插口为3个,位于两侧的充电顶针插口均连接负极片,位于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连接正极片,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卡接座、用于与充电顶针插口插接的充电顶针和电源插头,所述充电顶针设置于卡接座内,所述电源插头通过电导线与充电顶针电连接,所述充电顶针相应为三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充电顶针插口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的双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主控板、充电顶针隔离块、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负极线的一端连接两侧的一充电顶针插口,正极线的一端连接中间的充电顶针插口,正极线、负极线的中部围绕电池的两侧,负极线、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主控板,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一端与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臻昊杨勋宇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因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