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1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输出电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输入电压高于设定值时,延时100MS之后U2的运放1脚输出高电平,驱动Mos管导通,合闸线圈动作,300MS高电平脉冲时间到后,1脚输出低电平,Mos管关断,合闸线圈不动作。

A coil control circuit of medium and high voltage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电磁式接触器使用量大面广。电磁式接触器工作时存在能耗大、噪声大、受电网电压影响大和触头弹跳多的缺点,特别是电弧放电发生期间,由于操动机构可控性差,导致触头材料过量的融化、蒸发或以液滴形式的喷溅、熔焊乃至电接触功能丧失。相对于电磁式接触器,永磁式接触器有如下诸多优点:节能效果显著;工作无噪声;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闭合电路动触头无弹跳或弹跳持续时间短;操动机构可控性能好,因而可结合电弧与电触头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智能化的控制以提高接触器电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因此需要一种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能提高接触器电寿命和工作可靠性的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电源模块、输出电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输出电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和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后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分压串联后与所述第一运放UI的输入端连接,比较电压的输出端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输出电路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和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后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分压串联后与所述第一运放UI的输入端连接,比较电压的输出端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运放UI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与第七二极管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包括四组串联连接的运放UI,所述第二运放U2包括两组串联连接的运放U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高压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火线端、零线端、整流桥、第六稳压管,所述火线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零线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生赖绍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盈瑞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