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及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0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及变压器,绕线骨架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筒柱,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绕线筒柱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脚部和第二接脚部,绕线钩部和第一接脚部之间可拆装地设有一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小隔板,线圈缠绕绕线筒柱后拉出,并缠绕于绕线钩部后,途经小隔板与第一接脚部连接,即,通过小隔板增加线圈末端与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使得绕线钩部不必像传统绕线骨架一样向外延伸足够长度,也可以保证足够安规距离,有利于提高绕线骨架的空间利用率,以便于变压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及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及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绕组、次级绕组、磁芯(或者铁芯)和变压器骨架等,变压器骨架作为变压器的主体结构,在变压器中主要起到绝缘、绕线和组装磁芯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变压器骨架通常包括呈工字形或王字形的绕线筒架以及设置在绕线筒架的一端或两端的接线脚。其中,常用的王字形绕线筒架通常采用一端为初级绕组槽,另一端为次级绕组槽,次级绕组槽一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输入端针脚和输出端针脚,初级绕组槽一端顶部则设有绕线钩部;初级绕组绕线时,线圈在初级绕组槽内绕完后,线圈末端需要先拉出,缠绕在绕线钩部上,随后下来,途经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最后与输入端针脚连接。由于,初级绕组线圈末端下来连接输入端针脚时,途经次级绕组,为了保证末端线圈与次级绕组之间具有足够的安规距离,通常需要将绕线钩部拉长,向外延伸,使得末端线圈远离次级绕组,但是,随着变压器体积逐渐变小的生产趋势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所述绕线骨架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绕线筒柱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脚部和第二接脚部,所述绕线钩部和第一接脚部之间可拆装地设有一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小隔板,所述线圈缠绕绕线筒柱后拉出,并缠绕于绕线钩部后,途经小隔板与第一接脚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所述绕线骨架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柱其中一端的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绕线筒柱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脚部和第二接脚部,所述绕线钩部和第一接脚部之间可拆装地设有一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小隔板,所述线圈缠绕绕线筒柱后拉出,并缠绕于绕线钩部后,途经小隔板与第一接脚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骨架呈王字型,所述绕线筒柱由一骨架隔离板分割成第一绕组槽和第二绕组槽,所述绕线钩部位于第一绕组槽顶部,所述第一接脚部和第二接脚部分别位于第二绕组槽底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隔板卡扣于所述第一接脚部和骨架隔离板之间,用于增加线圈与第二绕组槽的爬电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安规距离的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源黄思凯冯其黄伟芃李中远简宽赐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恒泰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