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长方体,壳体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壳体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螺纹孔,壳体另一侧设为开口,壳体内部设有两个不连通的腔体,腔体与第二螺纹孔连通,壳体靠近开口处设有方形沉台,方形沉台上安装有绝缘板,绝缘板设有两个与第二螺纹孔中心轴线相对应的通孔,绝缘板的外侧通孔四周设有条形凹槽,通孔上安装有接线螺柱;实现了接线装置抗扭的目的,节省了安装空间,提高电气连接可靠性,同时增加了磁轨制动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An integral anti torsion connection device for magnetic rail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制动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磁轨制动是轨道交通车辆制动
种的一种技术,它是利用电磁吸力产生制动力的一种新型制动方式。磁轨制动器是磁轨制动技术中的核心零部件,它属于一种特殊用途的电磁铁,其结构也与普通电磁铁类似,一般由骨架、线圈、外壳组成。传统电磁铁一般会在外壳上焊接一个出线盒,出线盒内设置有接线螺柱,线圈引出线焊接在接线螺柱尾端,供电电缆通过螺母紧固在接线螺杆上。该结构虽然解决了电磁铁的接线问题,但其也有如下缺点。一是通过螺纹导电,螺纹导电可靠性差,不符合轨道交通相关标准;二是抗扭性能差,更换电缆拧动螺母易使接线螺柱发生旋转,拉扯焊接在接线螺柱上的引出线,可能导致焊点开裂,线圈开路。磁轨制动器工作环境恶劣,其运行速度快、振动大、温湿度变化差异性大等。因此,磁轨制动器的电缆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要定期更换,这对其接线结构的可靠性就提了较高要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能够具备较强的抗扭能力,导电性好,适应频繁拆装的要求,其结构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长方体,所述壳体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壳体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壳体另一侧设为开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个不连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壳体靠近开口处设有方形沉台,所述方形沉台上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心轴线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绝缘板的外侧通孔四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通孔上安装有接线螺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有格兰头,所述格兰头固定安装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末端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电源线末端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孔上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密封盖。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为聚四氟乙烯或聚酰亚胺的绝缘材质,所述绝缘板上的两个通孔分别设有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中部朝上设有上凹台,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上安装有第一过渡板,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左侧朝下设有下凹台,所述第二条形凹槽上安装有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和所述第二过渡板均通过接线螺柱螺纹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板上方设有弯折90度的第一伸出板连接有第一线圈引出线,所述第二过渡板下方设有弯折90度的第二伸出板连接有第二线圈引出线。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螺柱导电的金属材料,所述接线螺柱分为底段、中段和螺纹段三部分,所述底段端面与所述绝缘板端面平行,所述中段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中段设有圆形的卡槽,所述卡槽上安装有轴用弹性挡圈,所述螺纹段上依次安装有接线端子、平垫圈、弹性垫圈和螺母,所述底段直径大于所述中段直径,所述中段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外侧焊接有磁轨制动器外壳,所述绝缘板与磁轨制动器外壳之间有全密封的焊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高了抗扭能力:螺栓的扭矩通过层层传递,最终作用于外壳之上,可以有效防止接线螺柱在扭矩作用下转动,拉坏引出线连接点,实现了接线装置抗扭的目的。2、节省了安装空间:接线装置零件少、结构紧凑,可以做得很小,特别节省安装空间。3、提高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接线装置通过面接触导电,导电可靠性高,完全满足轨道交通相关电气连接标准。4、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接线装置通过密封圈及焊缝实现了全密封,具备水密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的三维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三维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A-A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接线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安装的前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安装的后视图。图中:1、格兰头;2、绝缘板;2-1、通孔;2-2、第一条形凹槽;2-3、第二条形凹槽;3、第一过渡板;3-1、第二过渡板;4、接线螺柱;4-1、底段;4-2、中段;4-3、卡槽;4-4、螺纹段;5、接线端子;6、平垫圈;7、弹性垫圈;8、密封盖;9、螺母;10、壳体;10-1、第二螺纹孔;10-2、第二密封槽;10-3、第一螺纹孔;10-4、第一密封槽;10-5、方形沉台;10-6、圆形腔体;11、轴用弹性挡圈;12、电源线;13、磁轨制动器外壳;14、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为长方体,所述壳体10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10-3,所述壳体10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螺纹孔10-1,所述壳体10另一侧设为开口,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两个不连通的腔体10-6,所述腔体10-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连通,所述壳体10靠近开口处设有方形沉台10-5,所述方形沉台10-5上安装有绝缘板2,所述绝缘板2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中心轴线相对应的通孔2-1,所述绝缘板2的外侧通孔2-1四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通孔2-1上安装有接线螺柱4。如图6-7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10-3上设有第一密封槽10-4,所述第一螺纹孔10-3螺纹连接有格兰头1,所述格兰头1固定安装有电源线12,所述电源线12末端伸入到所述腔体10-6内,所述电源线12末端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孔10-1上设有第二密封槽10-2,所述第二螺纹孔10-1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2为聚四氟乙烯或聚酰亚胺的绝缘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为长方体,所述壳体(10)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10-3),所述壳体(10)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螺纹孔(10-1),所述壳体(10)另一侧设为开口,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两个不连通的腔体(10-6),所述腔体(10-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连通,所述壳体(10)靠近开口处设有方形沉台(10-5),所述方形沉台(10-5)上安装有绝缘板(2),所述绝缘板(2)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中心轴线相对应的通孔(2-1),所述绝缘板(2)的外侧通孔(2-1)四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通孔(2-1)上安装有接线螺柱(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为长方体,所述壳体(10)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纹孔(10-3),所述壳体(10)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螺纹孔(10-1),所述壳体(10)另一侧设为开口,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两个不连通的腔体(10-6),所述腔体(10-6)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连通,所述壳体(10)靠近开口处设有方形沉台(10-5),所述方形沉台(10-5)上安装有绝缘板(2),所述绝缘板(2)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中心轴线相对应的通孔(2-1),所述绝缘板(2)的外侧通孔(2-1)四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通孔(2-1)上安装有接线螺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0-3)上设有第一密封槽(10-4),所述第一螺纹孔(10-3)螺纹连接有格兰头(1),所述格兰头(1)固定安装有电源线(12),所述电源线(12)末端伸入到所述腔体(10-6)内,所述电源线(12)末端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10-1)上设有第二密封槽(10-2),所述第二螺纹孔(10-1)螺纹连接有密封盖(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轨制动器用整体式抗扭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2)为聚四氟乙烯或聚酰亚胺的绝缘材质,所述绝缘板(2)上的两个通孔(2-1)分别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李远,陈勇彪,彭立新,杨朝晖,邹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