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包括槽体、槽盖、制冷系统、冷却液储箱和控制面板,槽盖设置于槽体的顶部,槽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槽体内部由上至下分隔为置物室和冷却室,置物室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和升降板,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升降板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转轴的底部传动连接转动电机,以实现支撑板的旋转,升降板的底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以实现升降板的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上下料,使槽体内冷却液的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不锈钢弯头的快速降温。
Low temperature bath for impact test of stainless steel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
本技术属于不锈钢工件
,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
技术介绍
夏比冲击试验是用以测定金属材料抗缺口敏感性(韧性)的试验,制备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金属试样,使其具有U形缺口或V形缺口,在夏比冲击试验机上处于简支梁状态,以试验机举起的摆锤作一次冲击,使试样沿缺口冲断,用折断时摆锤重新升起高度差计算试样的吸收功,可在不同温度下作冲击试验。为了实现不锈钢弯头在低温状态下的冲击试验,需要将试样放入低温槽中进行低温处理,传统的低温槽是将试样直接放置在冷却液中,但是上下料不方便,且制冷效果慢,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上下料,使槽体内冷却液的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不锈钢弯头的快速降温的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包括槽体、槽盖、制冷系统、冷却液储箱和控制面板,槽盖设置于槽体的顶部,槽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槽体内部由上至下分隔为置物室和冷却室,置物室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和升降板,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升降板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转轴的底部传动连接转动电机,以实现支撑板的旋转,升降板的底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以实现升降板的上下移动,第一气缸固定于隔板上。优选地,前述支撑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顶部传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两个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杆,通过压杆可将不锈钢弯头压紧,避免其在上下移动和旋转时来回晃动而掉落或是磨损其表面。再优选地,前述支撑板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多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支撑板的顶部,支撑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垂直于槽体侧壁的滑轨,右挡板的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中,以实现右挡板的左右移动,通过右挡板和右挡板可以实现对不锈钢弯头的夹紧固定。更优选地,前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网孔,便于不锈钢弯头和冷却液之间的接触。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蒸发器和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冷却室内。具体地,前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节流元件和蒸发器,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优选地,前述置物室的侧壁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通过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连通冷却液储箱。再优选地,前述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设置有液体泵,便于冷却液的输送和吸取。更优选地,前述槽体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升降板的上下移动,可便于工作人员放置或取出不锈钢弯头;通过支撑板带动不锈钢弯头的旋转,可以加速冷却液的降温效果,且可使槽体内冷却液的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不锈钢弯头的快速降温;不锈钢弯头可以竖直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提高了不锈钢弯头和冷却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速率,再通过移动右挡板可实现对不锈钢弯头的夹紧固定,且可适用于厚度不同的不锈钢弯头;通过压杆可将不锈钢弯头压紧,避免其在上下移动和旋转时来回晃动而掉落或是磨损其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槽体,1.1、冷却液进口,1.2、冷却液出口,2、槽盖,3、冷却液储箱,4、隔板,5、支撑板,6、升降板,7、转轴,8、转动电机,9、第一伸缩杆,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第二伸缩杆,13、压杆,14、左挡板,15、右挡板,16、滑块,17、压缩机,18、节流元件,19、蒸发器,20、冷凝器,21、液体泵,22、液位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不锈钢弯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和2,本技术的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包括槽体1、槽盖2、制冷系统、冷却液储箱3和控制面板,槽盖2设置于槽体1的顶部。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隔板4将槽体1内部由上至下分隔为置物室和冷却室,置物室内部设置有支撑板5和升降板6,支撑板5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升降板6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8,转轴7的底部传动连接转动电机8,以实现支撑板5的旋转,升降板6的底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9,第一伸缩杆9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10,以实现升降板6的上下移动,第一气缸10固定于隔板4上。支撑板5顶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的顶部传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2,两个第二伸缩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杆13,通过压杆13可将不锈钢弯头24压紧,避免其在上下移动和旋转时来回晃动而掉落或是磨损其表面。支撑板5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多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左挡板14和右挡板15,左挡板14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支撑板5的顶部,支撑板5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垂直于槽体1侧壁的滑轨,右挡板15的底部通过滑块16滑动连接于滑轨中,以实现右挡板15的左右移动,通过右挡板15和右挡板15可以实现对不锈钢弯头24的夹紧固定。左挡板14和右挡板15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网孔,便于不锈钢弯头24和冷却液之间的接触。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7、节流元件18、蒸发器19和冷凝器20,冷凝器20设置于冷却室内。冷凝器20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17,压缩机1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节流元件18和蒸发器19,蒸发器19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20的入口。置物室的侧壁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1和冷却液出口1.2,冷却液进口1.1和冷却液出口1.2分别通过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连通冷却液储箱3,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设置有液体泵21,便于冷却液的输送和吸取。槽体1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控制面板设置在槽体1的侧壁上,通过导线连接压缩机17、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转动电机8、液体泵21、液位传感器22和温度传感器23。为了更好的阐述本技术,下面具体说明其工作过程:工作时,打开槽盖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第一气缸10,升降板6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处,工作人员将不锈钢弯头24竖直放置在左挡板14和右挡板15之间,并移动右挡板15,使之夹紧不锈钢弯头24,开启第二气缸11,压杆13向下压紧不锈钢弯头24;升降板6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盖好槽盖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压缩机17,开始制冷,同时开启进口管路上的液体泵21,向槽体1内送入冷却液,冷却液浸没不锈钢弯头24至液位传感器22处,液位传感器22发送信号给控制面板,停止注入冷却液;通过控制面板开启转动电机8,支撑板5开始旋转;一定时间后完成降温操作,通过控制面板停止支撑板的旋转和制冷工作,并使升降板6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处,将不锈钢弯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包括槽体(1)、槽盖(2)、制冷系统、冷却液储箱(3)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2)设置于槽体(1)的顶部,所述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槽体(1)内部由上至下分隔为置物室和冷却室,所述置物室内部设置有支撑板(5)和升降板(6),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升降板(6)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8),所述转轴(7)的底部传动连接转动电机(8),以实现支撑板(5)的旋转,所述升降板(6)的底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9),所述第一伸缩杆(9)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10),以实现升降板(6)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气缸(10)固定于隔板(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包括槽体(1)、槽盖(2)、制冷系统、冷却液储箱(3)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2)设置于槽体(1)的顶部,所述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槽体(1)内部由上至下分隔为置物室和冷却室,所述置物室内部设置有支撑板(5)和升降板(6),所述支撑板(5)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升降板(6)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8),所述转轴(7)的底部传动连接转动电机(8),以实现支撑板(5)的旋转,所述升降板(6)的底部两侧均垂直连接有第一伸缩杆(9),所述第一伸缩杆(9)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10),以实现升降板(6)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气缸(10)固定于隔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顶部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的顶部传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2),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弯头冲击试验用低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多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挡板(14)和右挡板(15),所述左挡板(14)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支撑板(5)的顶部,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垂直于槽体(1)侧壁的滑轨,所述右挡板(15)的底部通过滑块(16)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贾万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