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87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包括外壳、可更换式定位底座和锁附机构,所述的可更换式定位底座插入外壳的下端,并通过沉头螺栓与外壳连接在一起,所述可更换式定位底座的上设有供柱体穿过的通孔,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可提高应变片的粘贴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向下按压按钮,将弹簧套筒压入外壳内,使其只需利用塑料螺牙的按压形变,即可带动若干个塑料螺牙的顶部分别嵌置在内螺纹的两相邻螺牙之间,从而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实现弹簧套筒与外壳固定,锁附快捷,效果好;通过旋转按钮,即可带动若干个塑料螺牙的顶部分别沿内螺纹的螺旋方向旋出,以实现弹簧套筒与外壳分离。

A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pa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
本技术属于应变片
,具体涉及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
技术介绍
电阻应变片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的用于测量应变的装置。电阻应变片具有各种形状,并广泛使用于各种力学试验中。它的工作原理是,导体或半导体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效应”。使用时,需要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构件的测点上,构件受力后由于测点发生应变,电阻应变片的电阻随之发生变化,再由专用仪器测得其电阻值的大小,并转换为测点的应变。电阻应变片粘贴的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都会极大的影响测试得到的测点应变。目前用于粘贴电阻应变片的专利很少。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徒手或是依靠镊子进行应变片的粘贴工作。由于电阻应变片的尺寸一般在5毫米左右,手工粘贴势必会导致应变片的位置误差过大,最终导致试验的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包括外壳、可更换式定位底座和锁附机构,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包括外壳(1)、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和锁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插入外壳(1)的下端,并通过沉头螺栓(12)与外壳(1)连接在一起,所述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的上设有供柱体(6)穿过的通孔(14),所述外壳(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外壳(1)为中空结构;所述锁附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设在外壳(1)外部的旋钮(2)和设在外壳(1)内部的弹簧套筒(3)、第一弹簧(4)、压板(5),所述弹簧套筒(3)一端与旋钮(2)连接,另一端设在外壳(1)内部并且与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一端设在弹簧套筒(3)内部,另一端与压板(5)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阻应变片粘贴装置,包括外壳(1)、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和锁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插入外壳(1)的下端,并通过沉头螺栓(12)与外壳(1)连接在一起,所述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的上设有供柱体(6)穿过的通孔(14),所述外壳(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外壳(1)为中空结构;所述锁附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设在外壳(1)外部的旋钮(2)和设在外壳(1)内部的弹簧套筒(3)、第一弹簧(4)、压板(5),所述弹簧套筒(3)一端与旋钮(2)连接,另一端设在外壳(1)内部并且与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一端设在弹簧套筒(3)内部,另一端与压板(5)连接,所述压板(5)与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压板(5)的下部连接有柱体(6),所述柱体(6)的外部套有第二弹簧(7),所述第二弹簧(7)一端与压板(5)连接,另一端与可更换式定位底座(10)抵接,所述柱体(6)穿过所述可更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倪健马小芬崔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