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属于一种拓印设备,包括由U型槽和管壳组成的本体,本体内设有可前后运动的芯轴,芯轴位于U型槽内的一端连接有旋转臂装置,旋转臂装置靠近U型槽两侧口的方向均连接有装载可塑性材料的托盘装置,通过推动芯轴实现旋转臂的旋转运动,进而使得托盘装置上的可塑性材料对管状零件的内壁实施拓印,拓印完毕后,通过拉回芯轴,实现旋转臂的反向旋转,使已拓印的可塑性材料收回至U型槽内,实现了管径小且深的管状零件内壁的尺寸测量,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广泛的适用于各种管状零件中。
Rubbing tooling for tubula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零件拓印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拓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
技术介绍
在石油设备加工厂中,有非常多的圆柱或管子类零件,为了保证出厂零件的品质,需要对加工好的零件进行测量;而对于测量困难的尺寸,会用橡皮泥拓印下来,然后切片,用投影仪投影尺寸。但是,有些管状零件的直径较小,并且零件长度尺寸较大,工人不方便把橡皮泥放到要测量的位置,对于此处尺寸测量极其困难,如果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则,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通过在相连接的U型槽和管壳内设置芯轴,芯轴在U形槽的一端通过旋转臂装置连接装载有可塑性材料的托盘,通过芯轴的伸缩可以有效控制在管状零件内部的拓印,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包括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由互相连接的U型槽和管壳组成,所述U型槽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侧口和一水平的槽口,所述U型槽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的中心设有一阶梯通孔,其外侧孔径大于内侧孔径,所述管壳嵌设于所述阶梯通孔,并向远离所述槽口的方向延伸;还包括有一芯轴,所述芯轴位于所述U型槽和所述管壳内,并凸出于所述管壳,便于对管壳外部的芯轴实施拉伸动作,所述芯轴靠近所述U型槽的一端连接有可上下旋转运动的旋转臂装置,所述旋转臂装置靠近所述U型槽两侧口处均通过一第三连接轴连接有托盘装置,所述托盘装置内放置有可塑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槽口内安装有限位块,在推动芯轴向U型槽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用于限制芯轴的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臂装置包括有至少两组旋转臂,每组旋转臂包括有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支臂,每组支臂包括有前后对称设置的两片侧板,两片侧板之间分别在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连接;两组支臂的其中一端通过两侧板依次夹接于所述芯轴的同一处,通过第一连接轴依次穿过侧板、侧板、芯轴、侧板、侧板,将旋转臂固定在芯轴上,通过芯轴的推拉运动带动支臂的旋转运动,两组支臂另一端的侧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托盘装置底部的一通孔的两侧,所述托盘装置位于两侧板之间,通过旋转臂的转动,实现托盘装置在U型槽两侧口方向的向外扩展和向内收缩,从而实现可塑性材料在待拓印的管状零件的内壁进行拓印工作。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中间沿侧板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腰型孔,显然,两前后对称设置的侧板上的腰型孔的位置是一致的,所述腰型孔内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支臂后,固定于所述本体,通过定位销限制旋转臂旋转运动的上限和下限;其中,每组旋转臂中的两组支臂中的定位销上下对称,以使两侧口处的托盘装置能够同步运动。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槽口处的定位销靠近所述限位块,使芯轴在推至限位块位置时,定位销靠近腰型孔靠近芯轴的一端,使托盘装置向外扩展至最高处,便于拓印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可塑性材料为橡皮泥。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包括由U型槽和管壳组成的本体,本体内设有可前后运动的芯轴,芯轴位于U型槽内的一端连接有旋转臂装置,旋转臂装置靠近U型槽两侧口的方向均连接有装载可塑性材料的托盘装置,通过推动芯轴实现旋转臂的旋转运动,进而使得托盘装置上的可塑性材料对管状零件的内壁实施拓印,拓印完毕后,通过拉回芯轴,实现旋转臂的反向旋转,使已拓印的可塑性材料收回至U型槽内,实现了管径小且深的管状零件内壁的尺寸测量,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广泛的适用于各种管状零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管状零件拓印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芯轴未推至顶端时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芯轴推至顶端时的主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托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本体,1-U型槽,11-槽口,12-侧口,2-管壳,3-芯轴,4-托盘装置,41-通孔,5-限位块,6-旋转臂,61-支臂,71-第一连接轴,72-第二连接轴,8-管状零件,9-腰型孔,91-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包括有一本体,所述本体10由焊接连接的U型槽1和管壳2组成,所述U型槽1的槽口11朝左,两侧口12分别上下设置,所述U型槽1右端的中心设有一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的外侧孔径大于内侧孔径,所述管壳2嵌设于所述阶梯通孔,并向右侧延伸;还包括有一芯轴3,所述芯轴3位于所述U型槽1和所述管壳2内,并凸出于所述管壳2,便于工人对管壳2外部的芯轴3实施拉伸动作,所述芯轴3左端连接有可上下旋转运动的旋转臂装置,所述旋转臂装置靠近所述U型槽1两侧口12处均通过第三连接轴连接托盘装置4,通过旋转臂装置的旋转运动带动托盘装置4在侧口12方向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所述托盘装置4内放置有可塑性材料,用于实施拓印工作。优选地,所述槽口11内安装有限位块5,在推动芯轴3向U型槽1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用于限制芯轴3的运动。作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旋转臂装置设有两组旋转臂6,每组旋转臂6包括有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支臂61,每组支臂61包括有前后对称设置的两片侧板,两片侧板之间分别在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71和第二连接轴72连接;两组支臂61的右端通过两侧板依次夹接于所述芯轴3的同一处,通过第一连接轴71依次穿过侧板、侧板、芯轴3、侧板、侧板,将旋转臂6固定在芯轴3上,通过芯轴3的推拉运动带动支臂61的旋转运动;而两组支臂61左端的侧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托盘装置4底部的通孔41的两侧,所述托盘装置4位于两侧板之间,通过旋转臂6的转动,实现托盘装置4在U型槽1两侧口12方向的向外扩展和向内收缩,从而实现可塑性材料在待拓印的管状零件8的内壁进行拓印工作。优选地,所述侧板的中间沿侧板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腰型孔9,显然,两前后对称设置的侧板上的腰型孔9的位置是一致的,所述腰型孔9内设有定位销91,所述定位销91穿过所述支臂61后,固定于所述本体10,通过定位销61限制旋转臂6旋转运动的上限和下限;其中,每组旋转臂6中的两组支臂61中的定位销91上下对称,以使两侧口12处的托盘装置4能够同步运动。优选地,靠近所述槽口11处的定位销61靠近所述限位块5,使芯轴3在推至限位块5位置时,定位销61靠近腰型孔9的右端部,此时,托盘装置4恰好向外扩展至最高处,便于拓印工作。优选地,所述可塑性材料为橡皮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用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由互相连接的U型槽和管壳组成,所述U型槽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侧口和一水平的槽口,所述U型槽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的中心设有一阶梯通孔,所述管壳嵌设于所述阶梯通孔,并向远离所述槽口的方向延伸;/n还包括有一芯轴,所述芯轴位于所述U型槽和所述管壳内,并凸出于所述管壳,所述芯轴靠近所述U型槽的一端连接有可上下旋转运动的旋转臂装置,所述旋转臂装置靠近所述U型槽两侧口处均通过一第三连接轴连接有托盘装置,所述托盘装置内放置有可塑性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由互相连接的U型槽和管壳组成,所述U型槽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侧口和一水平的槽口,所述U型槽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的中心设有一阶梯通孔,所述管壳嵌设于所述阶梯通孔,并向远离所述槽口的方向延伸;
还包括有一芯轴,所述芯轴位于所述U型槽和所述管壳内,并凸出于所述管壳,所述芯轴靠近所述U型槽的一端连接有可上下旋转运动的旋转臂装置,所述旋转臂装置靠近所述U型槽两侧口处均通过一第三连接轴连接有托盘装置,所述托盘装置内放置有可塑性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口内安装有限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零件拓印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臂装置包括有至少两组旋转臂,每组旋转臂包括有上下对称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成光,孙驾,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硌客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