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2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暖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包括机箱及设置在机箱内的压缩机、汽液交换器、控制器,该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机箱两侧的第一海水交换器、第二海水交换器及设置在机箱上端的冷凝散热器;所述第一海水交换器包括第一海水交换箱、第一盘管,所述第二海水交换器包括第二海水交换箱、第二盘管,所述冷凝散热器包括第三盘管、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在机箱内设置三个盘管,并通过截止阀来控制盘管的工作,且当其中任意一个盘管损坏而失效时,其它两个盘管仍可充当冷凝管和蒸发管来使用,而不至于导致设备热交换失效,使用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
本技术涉及冷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海水热交换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汽态制冷剂压缩成压力较高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节流阀节流变成压力较低的液态制冷剂后,送入到蒸发器内,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汽态制冷剂,再送入压缩机的输入口,从而完成热交换循环。但是传统的热交换设备只有一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当其中蒸发器或冷凝器损坏时,其热交换功能即散失,因此,现有技术的海水热交换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包括机箱及设置在机箱内的压缩机、汽液交换器、控制器,该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机箱两侧的第一海水交换器、第二海水交换器及设置在机箱上端的冷凝散热器;所述第一海水交换器包括第一海水交换箱、第一盘管,所述第二海水交换器包括第二海水交换箱、第二盘管,所述冷凝散热器包括第三盘管、散热风扇;所述第一盘管、第三盘管的输入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第三盘管的输出端与第二盘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盘管的输出端与第一盘管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止阀连通,所述第二盘管的输出端与汽液交换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汽液交换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的输入端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三盘管的输入端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盘管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盘管的输入端设有第四截止阀及第二节流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海水交换箱的下端设有进水口,上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所述出水口设有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海水交换箱的下端设有进水口,上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有第三温度感应器,所述出水口设有第四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三温度感应器、第四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机箱的上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在机箱内设置三个盘管,且每个盘管的输入端设置有截止阀,可通过截止阀来控制盘管的工作,当其中任意一个盘管损坏而失效时,其它两个盘管可充当冷凝管和蒸发管来使用,而不至于导致设备热交换失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局限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原理示意图;附图中:1、机箱,2、压缩机,3、汽液交换器,4、第一海水交换器,5、第二海水交换器,6、冷凝散热器,7、第一截止阀,8、第二截止阀,9、第三截止阀,10、第一节流阀,11、第四截止阀,12、第二节流阀,13、第一温度感应器,14、第二温度感应器,15、第三温度感应器,16、第四温度感应器,17、控制器,41、第一海水交换箱,42、第一盘管,51、第二海水交换箱,52、第二盘管,61、第三盘管,62、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照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包括机箱1及设置在机箱1内的压缩机2、汽液交换器3、控制器17,压缩机2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该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机箱1两侧的第一海水交换器4、第二海水交换器5及设置在机箱1上端的冷凝散热器6;第一海水交换器4包括第一海水交换箱41、第一盘管42,第二海水交换器5包括第二海水交换箱51、第二盘管52,冷凝散热器6包括第三盘管61、散热风扇62;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2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与第二盘管52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第一盘管4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止阀7连通,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汽液交换器3的输入端连通,汽液交换器3的输出端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盘管42的输入端设有第二截止阀8,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设有第三截止阀9,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节流阀10,第二盘管52的输入端设有第四截止阀11及第二节流阀12。为了使第一海水交换器4与海水热量交换更充分,本实施例的第一海水交换箱41的下端设有进水口,上端设有出水口,进水口设有第一温度感应器13,出水口设有第二温度感应器14,第一温度感应器13、第二温度感应器14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为了使第二海水交换器5与海水热量交换更充分,本实施例的第二海水交换箱51的下端设有进水口,上端设有出水口,进水口设有第三温度感应器15,出水口设有第四温度感应器16,第三温度感应器15、第四温度感应器16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为了使冷凝散热器6与外界空气热量交换更充分,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62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机箱1的上端面。本技术热交换设备的工作原理:关闭第一截止阀7和第三截止阀9,第一海水交换器4充当冷凝器,第二海水交换器5充当蒸发器来进行热交换循环,通过水泵向第一海水交换箱41中充入海水可将海水制热,通过水泵向第二海水交换箱51充入海水可将海水制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冷水或热水;关闭第一截止阀7和第二截止阀8,冷凝散热器6充当冷凝器,第二海水交换器5充当蒸发器来进行热交换循环,通过水泵向第二海水交换箱51充入海水可将海水制冷;关闭第二截止阀8、第四截止阀11,冷凝散热器6充当冷凝器,第一海水交换箱41充当蒸发器来进行热交换循环,通过水泵向第一海水交换箱41充入海水可将海水制冷。当第一温度感应器13、第二温度感应器14感应温差较大或第三温度感应器15、第四温度感应器16感应温差较大时,说明制冷或制热效果不明显,此时控制器17接收到温差信号后控制压缩机2来增大其输出功率而达到更明显的热交换效果,反之,控制器17控制降低压缩机2的输出功率来节约电能,通过此方式来达到温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热交换设备可通过截止阀来控制各个盘管的工作,即当其中任意一个盘管损坏而失效时,其它两个盘管也可充当冷凝管和蒸发管来使用,而不至于导致设备热交换失效,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局限性问题。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包括机箱(1)及设置在机箱(1)内的压缩机(2)、汽液交换器(3)、控制器(17),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机箱(1)两侧的第一海水交换器(4)、第二海水交换器(5)及设置在机箱(1)上端的冷凝散热器(6);所述第一海水交换器(4)包括第一海水交换箱(41)、第一盘管(42),所述第二海水交换器(5)包括第二海水交换箱(51)、第二盘管(52),所述冷凝散热器(6)包括第三盘管(61)、散热风扇(62);/n所述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与第二盘管(5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第一盘管(4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止阀(7)连通,所述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汽液交换器(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汽液交换器(3)的输出端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42)的输入端设有第二截止阀(8),所述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设有第三截止阀(9),所述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节流阀(10),所述第二盘管(52)的输入端设有第四截止阀(11)及第二节流阀(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拖二大型海水温控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包括机箱(1)及设置在机箱(1)内的压缩机(2)、汽液交换器(3)、控制器(17),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机箱(1)两侧的第一海水交换器(4)、第二海水交换器(5)及设置在机箱(1)上端的冷凝散热器(6);所述第一海水交换器(4)包括第一海水交换箱(41)、第一盘管(42),所述第二海水交换器(5)包括第二海水交换箱(51)、第二盘管(52),所述冷凝散热器(6)包括第三盘管(61)、散热风扇(62);
所述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42)、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与第二盘管(5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第一盘管(4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止阀(7)连通,所述第二盘管(52)的输出端与汽液交换器(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汽液交换器(3)的输出端与压缩机(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盘管(42)的输入端设有第二截止阀(8),所述第三盘管(61)的输入端设有第三截止阀(9),所述第三盘管(6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节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幼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创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