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0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设于底座上,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底座内设有进液腔和雾化腔,雾化腔侧部设有连通进液腔的第一进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雾化腔的底部,雾化腔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发热元件设于雾化腔靠近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雾化器设于雾化腔远离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壳体上设有连通雾化腔的出雾通道。在雾化腔中,温度相对高的水体将会上升至雾化腔的上层,而温度相对低的水体将会下沉至雾化腔的下层,通过将第一进水通道设置在靠近雾化腔的底部,减少位于进液腔内的冷水和位于雾化腔内的热水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的损失,实现局部加热的效果,可降低能耗并提高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
本技术属于加湿设备
,具体为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湿器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内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壳体内设有水箱,水箱中的水流入水槽中通过发热元件进行加热,并通过雾化器作雾化处理后排出,但是由于现有水槽容积较大,工作时,发热元件需要对整个水槽内的水直接加热,不仅耗能,而且热传递效率低,导致水温上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传递效率高、水体升温迅速的加湿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液腔和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侧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液腔的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腔的底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雾化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出雾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加湿器工作时,位于储液腔内的冷水流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液腔和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侧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液腔的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腔的底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雾化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出雾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液腔和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侧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液腔的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腔的底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雾化腔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雾化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出雾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环设于所述底板的上侧,所述侧围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竖向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所述进液腔和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隔板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底板对应所述隔板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向下侧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环设于所述底板的上侧,所述侧围板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竖向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所述进液腔和所述雾化腔;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设于所述底板上侧,其固定端与所述侧围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围板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底板对应所述第二挡板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下侧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设有向所述雾化腔延伸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和所述侧围板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挡板相适配的竖向滑槽,所述第二挡板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竖向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内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相连接,另一端向对应一侧的所述侧围板延伸,所述第三挡板、所述连接壁、所述第二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展浩成华伍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一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