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07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设于底座上,底座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水腔和雾化腔,壳体底部设有连通雾化腔的进雾口,壳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出雾管,出雾管上端设有出雾口、下端连通进雾口,出雾管外侧壁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进水腔的储液腔,储液腔内设有若干个呈上下叠置的净化层,若干个净化层可拆卸地套设在出雾管上,净化层可对储液腔内的水体作过滤净化处理,净化层可根据实际净化的标准设置多个,其可以包含有石墨、活性炭或者过滤棉等过滤材质,通过选取其中一种或多种净化层组合的方式实现不同的过滤净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净化层的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有利于日常的安装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湿设备
,具体为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加湿器作为一种能提高周围环境湿度的设备,被广泛地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等环境,现有的加湿器通常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内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壳体内设有水箱,水箱中的水流入水槽中通过发热元件进行加热,并通过雾化器作雾化处理后排出,由于现有市场上常见的加湿器中并没有设置过滤装置,但由于水体中含有杂质,若不先经过过滤处理,则会导致雾化后的雾汽中带有杂质,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传递效率高、水体升温迅速的加湿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水腔和雾化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雾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设有出雾口、下端连通所述进雾口,所述出雾管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水腔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若干个呈上下叠置的净化层,所述若干个净化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水腔和雾化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雾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设有出雾口、下端连通所述进雾口,所述出雾管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水腔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若干个呈上下叠置的净化层,所述若干个净化层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出雾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水腔和雾化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雾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上端设有出雾口、下端连通所述进雾口,所述出雾管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水腔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若干个呈上下叠置的净化层,所述若干个净化层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出雾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层包括上盖、下盖和滤芯,所述上盖可拆卸盖合所述下盖,所述滤芯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上盖中部设有第一过孔,所述下盖中部设有第二过孔,所述上盖设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下盖设有多个第二滤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套设在所述出雾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中部设有环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侧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过孔,所述下盖中部设有环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内侧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过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第二凸台插装在所述第一凸台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台阶,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第二凸台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净化层上下叠置时,位于下层的所述净化层的所述第一凸台插入上一侧所述净化层的所述第二凸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展浩成华伍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一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