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光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58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磁器具配合组装的基体,基体上设置有发光体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电连接发光体上的若干发光单元。本电磁感应光圈为相对电磁器具独立的配件,当电磁器具工作时,通过电磁效应使发光体发光,进而具备很好的观赏性,使电磁器具的使用不再单调,提高电磁器具使用的趣味性,提升产品竞争力;本电磁感应光圈的工作直接反映电磁器具的工作状态,所以用户通过电磁感应光圈即可直观清楚的知道电磁器具的工作状态,进而起到直观、醒目的警示作用,大大提升了电磁器具使用的安全性。此外,光圈中的电磁感应接收线圈可有效吸收电磁辐射,进而可降低电磁辐射对用户的影响。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iaphra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感应光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电磁器具配套使用的装饰件,具体是一种电磁感应光圈。
技术介绍
市场上利用电磁线圈作业的电磁器具已经十分普及,但大部分电磁器具使用时一般不具备观赏性;此外,市面上的电磁器具中,其使用状态只能通过细小的控制面板反映,用户难以直观清楚电磁器具的使用状态,导致用户可能会在电磁器具正在工作时误触碰电磁器具,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可提高电磁器具使用安全性的电磁感应光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磁器具配合组装的基体,基体上设置有发光体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电连接发光体。所述基体呈环状,基体可拆卸式设置于电磁器具外侧。所述基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当所述基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时,基体上设有与发光体对应的透光孔。所述基体上设有用于容纳发光体和/或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的凹槽,凹槽开口处封闭有相应的盖体;或者,所述发光体和/或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一体成型于基体上。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与电磁器具中的电磁作业线圈对应,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位于电磁作业线圈外侧。所述基体上设有用于承托电磁器具的支承台阶。所述基体上设有支撑沿边,基体通过支撑沿边支撑于桌面上。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由导电金属线或漆包线绕制而成;或者,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刻画于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两端头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发光体上的一个以上发光单元。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光体的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分别与发光体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电磁感应光圈为相对电磁器具独立的配件,当电磁器具工作时,通过电磁效应使发光体发光,进而具备很好的观赏性,使电磁器具的使用不再单调,提高电磁器具使用的趣味性,提升产品竞争力。本电磁感应光圈的工作直接反映电磁器具的工作状态,所以用户通过电磁感应光圈即可直观清楚的知道电磁器具的工作状态,进而起到直观、醒目的警示作用,大大提升了电磁器具使用的安全性。此外,光圈中的电磁感应接收线圈可有效吸收电磁辐射,进而可降低电磁辐射对用户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器具、电磁感应光圈和桌面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器具、电磁感应光圈和桌面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组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上相关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光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磁器具1为嵌入式电磁炉;安装时,本电磁器具1至少部分嵌入桌面3上的安装孔301中,以有效的隐藏电磁器具1,使用更加方便。本实施例涉及电磁感应光圈2为相对独立的配件,其嵌入式设置于安装孔301中,电磁器具1插设于电磁感应光圈2中;电磁感应光圈包括与电磁器具1配合组装的环形的基体201,基体201上设置有发光体202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电连接发光体202;电磁器具1工作时,其内部的电磁作业线圈101产生磁场,该磁场作用于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使其产生电流,进而使发光体202亮起工作,绚丽的灯光带来了很好的观赏性,使电磁器具1的使用更具趣味性,有效提升电磁器具1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亮起的电磁感应光圈2可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以提醒新用户电磁器具1处于工作状态中,有效防止误触碰工作中的电磁器具1的安全事故,提升电磁器具1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基体201整体呈圆环形设置,形状与电磁器具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基体201可拆卸式设置于电磁器具1外侧,拆装方便快捷。机体201除了可以是上述闭合的环形外,还可以是开口的环形;整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此外,基体201可以是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进一步地,基体201由透明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如:玻璃、塑料等。进一步地,基体201上设有用于容纳发光体202和/或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的凹槽,凹槽开口处封闭有相应的盖体;具体是,基体201底部一体成型有环形的第一凹槽2012和环形的第二凹槽2013;环形的发光体202装配于第一凹槽2012中,第一凹槽2012的开口封闭有环形的第一盖体203;环形的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装配于第二凹槽2013中,第二凹槽2013的开口封闭有环形的第二盖体205。进一步地,为保证电磁感应接线圈204有效接收电磁作业线圈101产生的磁场,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与电磁器具1中的电磁作业线圈101对应,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位于电磁作业线圈101外侧。进一步地,基体201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用于承托电磁器具1的支承台阶2011,使电磁器具1可稳固的支承于电磁感应光圈2上。进一步地,基体201外壁顶部一体成型有往外延伸的支撑沿边2014,基体201通过支撑沿边2014支撑于桌面3上的安装孔301边缘。进一步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由导电金属线(导电金属线表面绝缘)或漆包线绕制而成;或者,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刻画于柔性电路板上。进一步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两端头之间串联连接发光体上的一个以上发光单元2021,发光单元2021为发光二极管;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与发光单元2021之间设置有二极管和电阻,以确保发光单元2021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发光体202包括发光载体2022,若干发光单元2021设置于发光载体2022上,发光单元2021和发光载体2022共同组成发光体202。除此以外,发光体202还可以是导光条、导光光纤或超亮光纤等其他导光的部件。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要,基体201上可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光单元2021的控制主板4,具体是可以控制发光单元2021的发光颜色、发光频率、发光节奏等;控制主板4分别与发光单元2021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电连接。工作时,控制主板4监测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上电流的大小(电磁作业线圈101产生的磁场大小直接影响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上的电流大小),然后根据电流大小控制发光单元2021按设定效果工作,使电磁感应光圈2可根据电磁器具1的不同工作状态发出相配合的光,进而可直观的向用户反映电磁器具1的不同工作状态,而且具有更好的观赏性。除了监控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的电流大小外,还可以设置电磁感应器直接监测电磁作业线圈101产生的磁场大小,以便控制主板4根据磁场大小控制发光单元20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磁器具(1)配合组装的基体(201),基体(201)上设置有发光体(202)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电连接发光体(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磁器具(1)配合组装的基体(201),基体(201)上设置有发光体(202)和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电连接发光体(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01)呈环状,基体(201)可拆卸式设置于电磁器具(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0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当所述基体(201)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时,基体(201)上设有与发光体(202)对应的透光孔(2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01)上设有用于容纳发光体(202)和/或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的凹槽,凹槽开口处封闭有相应的盖体;或者,所述发光体(202)和/或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一体成型于基体(2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204)与电磁器具(1)中的电磁作业线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骏升梁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独品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