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434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右侧的上端以及壳体左侧的下端均设置有输入后端盖,且输入后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前驱动分离轴,位于上端的前驱动分离轴,其外表面设置有输入齿轮轴,所述位于下端的前驱动分离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高、低速的齿轮改在中间过渡轴上换档,齿轮就能接触到油位,不易造成齿轮内孔的轴承缺润滑油现象,且油泵可通过油管把润滑油输入高、低速齿轮内孔里,且前驱动分离轴与前桥的凸缘连接尺寸一至,前桥的凸缘和分动箱输出偏移方向一至,保证传动轴水平传动,也不会造成传动轴、分动箱总成、前桥损坏,车辆装分动箱四驱功能主要适合路况不好爬坡,承载力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总成
,具体为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
技术介绍
总成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分配动力,它是通过分动箱主动轴输入动力,然后依靠分动箱内部的齿轮传动系统将动力合理地分配给前桥和后桥,四驱功能,但现有的分动箱总成换档在输入轴上换高、低速档,主要缺陷高、低齿轮运转时易缺润滑油,造成易损坏齿轮及轴承,因为分动箱加油量在分动箱体积内的三分之一,高、低速齿轮在分动箱的顶部容易造成缺润滑油现象,且现有的分动箱总成结构是三轴,前、后驱动输出是同一根轴上俩头输出动力给前、后桥,连接时传动轴的斜角度大,动平衡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右侧的上端以及壳体左侧的下端均设置有输入后端盖,且输入后端盖的内表面设置有前驱动分离轴,位于上端的前驱动分离轴,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右侧的上端以及壳体(1)左侧的下端均设置有输入后端盖(20),且输入后端盖(20)的内表面设置有前驱动分离轴(11),位于上端的前驱动分离轴(11),其外表面设置有输入齿轮轴(3),所述位于下端的前驱动分离轴(11),其外表面设置有高速档齿轮(4)、滑动齿套(8)和低速档齿轮(5),且高速档齿轮(4)与中间齿轮(7)啮合,所述中间齿轮(7)设置于中间齿轮轴(6)的外表面,且中间齿轮轴(6)通过中间端盖(21)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高低档拨叉轴(16),且高低档拨叉轴(16)的外表面设置有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右侧的上端以及壳体(1)左侧的下端均设置有输入后端盖(20),且输入后端盖(20)的内表面设置有前驱动分离轴(11),位于上端的前驱动分离轴(11),其外表面设置有输入齿轮轴(3),所述位于下端的前驱动分离轴(11),其外表面设置有高速档齿轮(4)、滑动齿套(8)和低速档齿轮(5),且高速档齿轮(4)与中间齿轮(7)啮合,所述中间齿轮(7)设置于中间齿轮轴(6)的外表面,且中间齿轮轴(6)通过中间端盖(21)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高低档拨叉轴(16),且高低档拨叉轴(16)的外表面设置有高低档拨叉(13),且壳体(1)左侧的上端设置有前驱动分离座(23),且前驱动分离座(23)的内侧设置有拨叉顶丝(12)和前驱动拨叉(14),所述前驱动分离座(23)的左侧设置有前驱动座端盖(24),且前驱动座端盖(24)的内侧设置有前驱动拨叉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前、后驱动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端的输入后端盖(20),其通过侧盖板(2)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为邓清华林侨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尚锟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