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敏仪专利>正文

一种横流式造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9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横流式造流泵,涉及造流泵领域。横流式造流泵,包括电机、叶轮和叶轮罩,所述叶轮的一端与电机主轴止转连接,所述叶轮罩为筒状壳体结构,所述叶轮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有导流外板,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在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导流外板,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通过导流外板对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流进行导引,使混乱的水流方向形成了统一的出水流向,出水流向沿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避免了在出水位置产生水流散射,造流效果更好。

A cross flow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流式造流泵
本技术涉及造流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横流式造流泵。
技术介绍
造流泵又称为“造浪泵”,是驱动鱼缸内的水体流动的动力装置,通过造流泵来加速水体的流动,避免缸内的污物沉淀堆积,改善鱼类的生活环境。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82120U、授权公告日为2017.10.2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横流式造流泵,并具体公开了横流式造流泵包括横流式造流组件、电机;横流式造流组件包括叶轮和套设在叶轮外部的壳体,叶轮包括各自一端设有开口的第一叶轮部和第二叶轮部,第一叶轮部的开口端部和第二叶轮部的开口端部相对接触并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叶轮,叶轮一端部设有可转动的插装在壳体外端部的转轴、叶轮另一端部设有套装电机输出轴的电机轴孔;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的内端部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叶轮转动,使容器中的液体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内部周向沿叶轮流动后从出水口流出。目前,横流式造流泵上的叶轮罩(相当于上述专利中的“壳体”)通常会采用圆筒形状的设计,水进入叶轮罩之后经叶轮驱动从出水口排出。但是,在叶轮的击打作用下,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流方向比较混乱,水在整个出水口位置会朝各个方向流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横流式造流泵的出水位置容易产生水流散射,造流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流式造流泵,以解决在使用现有技术中横流式造流泵时,出水位置容易产生水流散射,造流效果比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横流式造流泵的技术方案为:横流式造流泵,包括电机、叶轮和叶轮罩,所述叶轮的一端与电机主轴止转连接,所述叶轮罩为筒状壳体结构,所述叶轮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有导流外板,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有益效果:在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导流外板,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通过导流外板对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流进行导引,使混乱的水流方向形成了统一的出水流向,出水流向沿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避免了在出水位置产生水流散射,造流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罩的内部还设有导流内板,所述导流内板布置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内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罩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供水从轴向进入叶轮罩内部的侧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罩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端盖板,所述侧开口设于所述端盖板上,所述叶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板转动装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罩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卡接结构,所述端盖板与卡接结构卡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另一端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上套设有定位轴套和减震轴套,所述减震轴套安装在所述端盖板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横流式造流泵还包括底座和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中,且电机主轴伸出所述电机壳体的侧面,所述叶轮罩转动装配在所述电机壳体的侧面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横流式造流泵上还设有氧气接口,所述氧气接口与所述叶轮罩的内部空间之间连接有氧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磁吸底座,所述磁吸底座的底部设有减震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流式造流泵的具体实施例1中横流式造流泵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叶轮罩(去掉端盖板)的局部立体意图;图3为叶轮与端盖板之间装配连接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叶轮与双轴电机、端盖板之间装配连接的局部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横流式造流泵的具体实施例1中横流式造流泵的后视示意图。图中:1-双轴电机、10-电机壳体、11-电机主轴、2-叶轮、21-定位轴、22-定位轴套、23-减震轴套、3-叶轮罩、30-圆弧形本体、300-进水口、301-出水口、302-侧开口、303-卡接结构、31-导流外板、32-导流内板、33-端盖板、330-卡接部、4-磁吸底座、5-氧气接口、50-氧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横流式造流泵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横流式造流泵包括电机、叶轮2和叶轮罩3,以及底座和电机壳体10,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10中,电机壳体10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其中,电机为双轴电机1,双轴电机1的电机主轴11分别从电机壳体10的两个侧面向外伸出,叶轮2的一端与电机主轴11止转连接,且两个叶轮罩3分别转动装配在电机壳体10的两个侧面位置。叶轮罩3为筒状壳体结构,叶轮罩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30和出水口301,叶轮罩3能够绕电机主轴11的轴线进行旋转,从而调整进水口30和出水口301的位置,使造流泵的出水方向能够更灵活的适应实际需要。双轴电机1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叶轮2和叶轮罩3,叶轮2位于叶轮罩3的内部,叶轮罩3的出水口301处设有导流外板31,导流外板31的板面平行于叶轮1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通过导流外板31对从出水口301排出的水流进行导引,使混乱的水流方向形成了统一的出水流向,出水流向沿叶轮1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避免了在出水位置产生水流散射,造流效果更好。并且,为了避免进水水流与出水水流产生干涉,如图2所示,在叶轮罩3的内部还设有导流内板32,导流内板32布置于进水口300和出水口301之间,导流内板32的板面平行于导流外板31的板面布置。通过设置导流内板32将进水水流与出水水流隔离,防止位于叶轮罩3中的部分水流向下流动对进水水流形成干涉。此外,设置导流内板32还可对位于叶轮罩3中旋转的水流起到导向作用,使朝下流动的水流方向改变至平行于叶轮1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进一步提高了造流效果。叶轮罩3远离双轴电机1的一端设有供水从轴向进入叶轮罩3内部的侧开口302,设置侧开口302使水流可从进水口300和侧开口302多向进水,增加了进水的流量,进而提高了出水流量和造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叶轮罩3远离双轴电机1的一端安装有端盖板33,侧开口302设于端盖板33上,而且,叶轮2的另一端与端盖板33转动装配连接。叶轮2的一端与双轴电机1的电机主轴11止转连接,叶轮2的另一端与端盖板33转动装配连接,通过端盖板33对叶轮2的转动定位支撑,可提高叶轮2绕轴线进行转动时的精度,保证了叶轮2转动工作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叶轮罩的结构,可将端盖板替换成辐条,辐条沿叶轮罩的径向方向延伸,辐条的间隔构成供水从轴向进入叶轮罩内部的侧开口,并在辐条的轴心位置设有供叶轮转动装配的轴孔,通过辐条和轴孔同样能够对叶轮的转动起到定位支撑作用。或者,还可将端盖板直接省去。叶轮罩33远离双轴电机1的一端设有卡接结构303,端盖板33的外周边缘设有卡接部330,卡接结构303包括位于叶轮罩33的内壁靠近端口位置的卡块,以及与卡块间隔布置的挡沿,卡接部330卡接安装在卡块与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流式造流泵,包括电机、叶轮和叶轮罩,所述叶轮的一端与电机主轴止转连接,所述叶轮罩为筒状壳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叶轮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有导流外板,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流式造流泵,包括电机、叶轮和叶轮罩,所述叶轮的一端与电机主轴止转连接,所述叶轮罩为筒状壳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叶轮罩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罩的出水口处设有导流外板,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叶轮的转动外轮廓的切线延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式造流泵,其特征是,所述叶轮罩的内部还设有导流内板,所述导流内板布置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流式造流泵,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内板的板面平行于所述导流外板的板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横流式造流泵,其特征是,所述叶轮罩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供水从轴向进入叶轮罩内部的侧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流式造流泵,其特征是,所述叶轮罩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端盖板,所述侧开口设于所述端盖板上,所述叶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仪
申请(专利权)人:陈敏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