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9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支架、风机蜗壳、第一减震柱以及第二减震柱。电机支架设置在风机蜗壳顶部,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设置在电机支架与风机蜗壳之间。风机蜗壳顶部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减震柱上部卡接在电机支架上,底面与第一凸台可拆卸连接,第二减震柱顶部抵持在电机支架上,底部套设在第二凸台上。该结构的第一减震柱安装牢固、轴向、横向减震效果良好;第二减震柱不仅便于装配、不易脱落,而且辅助减震效果突出。

A soft connection damping structure fo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机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全预混技术是将燃气与空气吸入经过风机搅拌,在进入燃烧头之前完全混合,预混腔体将燃气与空气分子再次充分均匀搅散,使得混合更为完整。就像一根木头和一堆锯末,锯末燃烧的更快更充分。从而使燃烧速度不再受限于气体扩散速度等物理条件,燃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全预混技术一般采用全预混风机对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全预混风机包括电机和风机蜗壳,风机蜗壳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机与蜗壳之间会发生震动,因此在电机支架与风机蜗壳至今要设置减震结构,以使全预混风机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目前市场全预混风机主要采用软连接结构,风机蜗壳与电机支架之间安装有减震柱,减震柱以螺钉固定在风机蜗壳上,电机支架与减震柱的连接固定结构是电机支架的卡扣陷入在减震柱上的定位槽内,为了便于装配及保证减震柱的强度,定位槽的宽度不能太大,所以减震柱与卡扣的横向接触面积很小,此减震柱的横向减震能力也很小,主要以轴向减震和定位为主。除了减震柱外,还设有辅助减震结构,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包括电机支架、风机蜗壳、第一减震柱以及第二减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风机蜗壳顶部,所述第一减震柱、所述第二减震柱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风机蜗壳之间;所述风机蜗壳顶部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减震柱上部卡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柱顶部抵持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包括电机支架、风机蜗壳、第一减震柱以及第二减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风机蜗壳顶部,所述第一减震柱、所述第二减震柱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风机蜗壳之间;所述风机蜗壳顶部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减震柱上部卡接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柱顶部抵持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震柱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减震柱中部向外突出成第三凸台;所述电机支架侧壁边缘向外突出有卡扣组,所述卡扣组包括两个结构、形状一致的卡扣,两个所述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底部边缘处、顶部边缘处设置、且轴线重合;每个所述卡扣上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减震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凸台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的软连接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震柱顶部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减震柱的轴线重合,所述通孔贯穿沿所述第一减震柱;所述第一凸台上开有与所述通孔相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减震柱通过贯穿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许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泛仕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