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32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46
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包括基础构造和外附构造;基础构造包括门框、隔热木块、角钢和橡胶隔热垫;门框设于基础墙体的预留门洞内,隔热木块嵌设于门框与基础墙体之间;角钢设于隔热木块内侧,其一侧与隔热木块锚固,另一侧与底部的基础楼板锚固;橡胶隔热垫设于角钢与基础楼板之间;基础构造的内侧敷设有防水隔汽膜,外侧敷设有防水透汽膜;外附构造包括现浇于防水隔汽膜内侧的室内混凝土以及设于防水透汽膜外侧的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被动式门+角钢+隔热木块的复合被动式门系统,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采用粘锚结合、以锚为主的固定方式,提高了系统承载效果,符合超低能耗被动门施工要求,同时具有保温性、防火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
本技术涉及被动门技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
技术介绍
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采用高保温节能的被动式保温密闭门,保温性能隔热比传统外门提高了2-3倍,保证其表面与室内温差不超过3℃,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现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明确被动门必须满足其规定要求。外门窗应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8级,水密性等级不应低于6级,抗风压性能等级不应低于9级。外门和户门均应采用保温密闭门,保温性能不应低于外窗的相关要求。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计门斗;寒冷地区面向冬季主导风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或双层外门;其它地区外门宜设计门斗或应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目前,被动式门的安装构造普遍复杂,安装强度不易保证,满足超低能耗被动门的施工要求的同时,简易性、保温性、防火性和耐久性不能完全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涉及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构造普遍复杂、安装强度不易保证、满足超低能耗被动门的施工要求的同时简易性、保温性和防火性不能完全兼顾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构造和外附构造;所述基础构造包括被动门门框、隔热木块、角钢和橡胶隔热垫;所述被动门门框设于基础墙体的预留门洞内,其内安装有被动门门扇;所述隔热木块嵌设于被动门门框与基础墙体之间;所述角钢设于隔热木块内侧,其一侧与隔热木块通过第一连接件锚固,另一侧与底部的基础楼板通过第二连接件锚固;所述橡胶隔热垫设于角钢与基础楼板之间;所述基础构造的内侧敷设有防水隔汽膜,外侧敷设有防水透汽膜;所述外附构造包括现浇于防水隔汽膜内侧的室内混凝土以及设于防水透汽膜外侧的外墙保温层。其中,所述防水隔汽膜底部延伸覆盖基础楼板与橡胶隔热垫连接处内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外墙保温层底部覆盖隔热木块与基础墙体的连接缝,顶部覆盖隔热木块与门框的连接缝。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汽膜的外侧面与基础墙体外侧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角钢和隔热木块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室内混凝土的上表面与敷设在基础构造内侧的防水隔汽膜的上表面平齐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第二连接件为膨胀螺栓。更进一步的,所述橡胶隔热垫为三元乙丙橡胶隔热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1、本技术的被动式门+角钢+隔热木块的复合被动式门系统,在超低能耗被动式外门底部采用隔热木块,内侧设置角钢、防水隔汽膜和室内混凝土,外侧设置防水透汽膜和保温层,在角钢与结构楼板中间采用三元乙丙橡胶隔热垫进行隔热处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达到超低能耗被动门的施工要求的同时,既满足保温性能又满足防火要求;2、本技术的被动式门+角钢+隔热木块复合被动式门系统,采用粘锚结合、以锚为主的固定方式,角钢与隔热木块、角钢与结构楼板采用螺栓连接,提高了系统承载效果,解决了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门系统如何在结构上进行可靠安装的问题;3、本技术的被动式门+角钢+隔热木块复合被动式门系统,通过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解决的超低能耗建筑室内外温差导致的水汽问题,产生水汽会通过室外侧采用的防水透汽膜单侧向外排出,室内侧采用的防水隔汽膜会阻止水汽进入室内,从而提升被动门系统的耐久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的构造示意图。附图标记:1-被动门门框、2-隔热木块、3-角钢、4-橡胶隔热垫、5-第一连接件、6-室内混凝土、7-防水透汽膜、8-第二连接件、9-防水隔汽膜、10-外墙保温层、11-基础墙体、12-基础楼板、13-被动门门扇。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展示的是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的底部节点构造,其左侧为室内,右侧为室外,包括基础构造和外附构造。基础构造包括被动门门框1、隔热木块2、角钢3和橡胶隔热垫4;被动门门框1设于基础墙体11的预留门洞内,其内安装有被动门门扇13;隔热木块2嵌设于被动门门框1与基础墙体11之间,数量3个/樘,单块尺寸为150mm×150mm×50mm;角钢3设于隔热木块2内侧,其一侧与隔热木块2通过第一连接件5锚固,另一侧与底部的基础楼板12通过第二连接件8锚固,角钢为10×10角钢,螺栓采用10mm×10mm×3mm,第一连接件5采用M8螺栓、第二连接件8采用Φ10膨胀螺栓,连接满足各样式被动门要求。橡胶隔热垫4设于角钢3与基础楼板12之间,为三元乙丙橡胶隔热垫。基础构造的内侧敷设有防水隔汽膜9,外侧敷设有防水透汽膜7。外附构造包括现浇于防水隔汽膜9内侧的室内混凝土6以及设于防水透汽膜7外侧的外墙保温层10。其中,防水隔汽膜9底部延伸覆盖基础楼板12与橡胶隔热垫4连接处内侧面。外墙保温层10底部覆盖隔热木块2与基础墙体11的连接缝,顶部覆盖隔热木块2与门框6的连接缝。防水透汽膜7的外侧面与基础墙体11外侧面平齐。此外,角钢3和隔热木块2的上表面平齐设置;室内混凝土6的上表面与敷设在基础构造内侧的防水隔汽膜9的上表面平齐设置。具体施工时,包括如下施工步骤:(1)测量放线,标出每块隔热木块2的位置和角钢3的打孔位置。(2)按放线位置粘贴角钢3并添加三元乙丙橡胶隔热垫,用膨胀螺栓固定。(3)安装隔热木块2采用螺栓与角钢3固定。(4)安装被动门门框1采用螺丝将被动门固定在隔热木块2上。(5)粘贴防水隔汽膜9和防水透气膜7。(6)浇筑室内混凝土6,养护,至此施工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构造和外附构造;/n所述基础构造包括被动门门框(1)、隔热木块(2)、角钢(3)和橡胶隔热垫(4);所述被动门门框(1)设于基础墙体(11)的预留门洞内,其内安装有被动门门扇(13);所述隔热木块(2)嵌设于被动门门框(1)与基础墙体(11)之间;所述角钢(3)设于隔热木块(2)内侧,其一侧与隔热木块(2)通过第一连接件(5)锚固,另一侧与底部的基础楼板(12)通过第二连接件(8)锚固;所述橡胶隔热垫(4)设于角钢(3)与基础楼板(12)之间;/n所述基础构造的内侧敷设有防水隔汽膜(9),外侧敷设有防水透汽膜(7);/n所述外附构造包括现浇于防水隔汽膜(9)内侧的室内混凝土(6)以及设于防水透汽膜(7)外侧的外墙保温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构造和外附构造;
所述基础构造包括被动门门框(1)、隔热木块(2)、角钢(3)和橡胶隔热垫(4);所述被动门门框(1)设于基础墙体(11)的预留门洞内,其内安装有被动门门扇(13);所述隔热木块(2)嵌设于被动门门框(1)与基础墙体(11)之间;所述角钢(3)设于隔热木块(2)内侧,其一侧与隔热木块(2)通过第一连接件(5)锚固,另一侧与底部的基础楼板(12)通过第二连接件(8)锚固;所述橡胶隔热垫(4)设于角钢(3)与基础楼板(12)之间;
所述基础构造的内侧敷设有防水隔汽膜(9),外侧敷设有防水透汽膜(7);
所述外附构造包括现浇于防水隔汽膜(9)内侧的室内混凝土(6)以及设于防水透汽膜(7)外侧的外墙保温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超低能耗住宅被动式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汽膜(9)底部延伸覆盖基础楼板(12)与橡胶隔热垫(4)连接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安王冉邓宝军曹树柏冯振宝张春宝赵立民李孟男沈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