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鹏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8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防护架A,所述防护架A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B,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锁紧组件,所述防护架A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A,所述支撑杆A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A,所述底座A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操作方便,本设计中防护架A、防护架B、防护架C与防护架D转动连接,可实现防护栏的收缩,提高其便携性,同时,能够实现防护栏的长度调节,使其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通过设置的锁紧组件能够实现收纳后防护栏的固定,通过转动调节杆能够实现支撑杆A与支撑杆B的高度调节,进而实现防护栏的高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协同工作,从而降低了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BIM就是利用创建好的BIM模型提升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获取、分析工程量成本数据,并为施工建造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为项目参建各方提供基于BIM的协同平台,有效提升协同效率,确保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够按时、保质、安全、高效、节约完成,并且具备责任可追溯性。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其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且长度和高度固定,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实用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包括防护架A(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A(1)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B(2),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锁紧组件(3),所述防护架A(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A(4),所述支撑杆A(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A(5),所述底座A(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A(6),所述防护架B(2)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C(7),所述防护架C(7)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D(8),所述防护架D(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9),且防护架D(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B(10),所述支撑杆B(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B(11),所述底座B(11)的下表面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包括防护架A(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A(1)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B(2),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锁紧组件(3),所述防护架A(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A(4),所述支撑杆A(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A(5),所述底座A(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A(6),所述防护架B(2)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C(7),所述防护架C(7)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防护架D(8),所述防护架D(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9),且防护架D(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B(10),所述支撑杆B(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B(11),所述底座B(1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B(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A(1)与底座A(5)通过支撑杆A(4)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架D(8)与底座B(11)通过支撑杆B(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3)共安装有两个,所述卡槽(9)共开设有两个,所述锁紧组件(3)与卡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