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7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涉及舞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包括转体、升降柱以及设置于升降柱上的升降板,固定部为中空筒,转体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固定部内,转体上设置有轴孔,升降柱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轴孔内,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方便升降柱穿过的通孔,轴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升降柱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升降柱设置有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通孔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结构简单,便于升降,升降的过程稳定,支撑效果好,可以多个舞台共同升降,也可以单独控制,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
本技术涉及舞台设备
,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
技术介绍
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演出活动中舞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多种大型演出场地等,为了使表演艺术产生异乎寻常的特殊效果,安装了多种型式的舞台机械设备,在剧目的舞台演出中起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的作用。在现代化舞台设计中,为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立体演出效果,传统的静止舞台逐渐被摈弃,而代之是可升降舞台。在一些大型的舞台建设时里,舞台分为很多个独立的部分,每一块舞台板都可以自由升降,那么相对应的,舞台板的稳定度大大降低,且舞台板仅靠升降杆支撑,对舞台损坏较大,安全系数低,导致使用寿命短。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稳定舞台升降架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升降,升降的过程稳定,支撑效果好,可以多个舞台共同升降,也可以单独控制,且安全性高的稳定舞台升降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转体、升降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柱上的升降板,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筒,所述转体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转体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升降柱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轴孔内,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柱穿过的通孔,所述轴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柱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升降柱设置有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转体远离所述升降柱的端部设置有转动辊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的皮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转动辊与所述升降柱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转体靠近所述升降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转体远离所述升降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转珠。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转珠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升降柱的一侧至少有一部分为弧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限位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端设置有活动盖。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活动盖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转动辊通过的盖口。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便于升降,升降的过程稳定,支撑效果好,可以多个舞台共同升降,也可以单独控制,且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中活动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部,11、通孔,111、限位凸起,12、活动盖,2、转体,21、轴孔,211、内螺纹,22、转动辊,221、皮带,23、第一挡板,24、第二挡板,25、转珠,3、升降柱,31、外螺纹,32、限位槽,4、升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演出活动中舞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舞台设计中,为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立体演出效果,传统的静止舞台逐渐被摈弃,而代之是可升降舞台。在一些大型的舞台建设时里,舞台分为很多个独立的部分,每一块舞台板都可以自由升降,那么相对应的,舞台板的稳定度大大降低,且舞台板仅靠升降杆支撑,对舞台损坏较大,安全系数低,导致使用寿命短。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包括固定部1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转体2、升降柱3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柱3上的升降板4,所述固定部1为中空筒,所述转体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1内,所述转体2上设置有轴孔21,所述升降柱3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轴孔21内,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柱3穿过的通孔11,所述轴孔21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1,所述升降柱3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1,所述升降柱3设置有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32,所述通孔11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111。在本技术中,转体2在固定部1内转动,转体2的轴孔21上的内螺纹211与升降柱3的外螺纹31配合,将转体2的转动转换为升降柱3的上下位移,且升降柱3的限位槽32在通孔11的限位凸起111的限位下,升降柱3仅仅只会沿着轴向延伸的限位槽32的限位方向下进行轴向升降位移,升降柱3上方的升降板4随之进行升降。在这个过程中,转体2只转动,不升降位移,升降柱3只升降位移,不转动,那么升降板4也就是舞台板即便是不规则或者是方形的,也可以竖直升降,不会发生晃动和转动,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当然,所述转体2远离所述升降柱3的端部设置有转动辊22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22转动的皮带221,皮带221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机,驱动机带动皮带221进行传动,从而带动转动辊22和整个转体2进行转动。且所述转动辊22与所述升降柱3同轴设置,实际上所述转动辊22、轴孔21以及升降柱3三者均同轴设置,这样转动辊22转动时不会发生偏振晃动,那么升降板4的稳定性更高。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舞台下方设置有多个舞台板,每一个舞台板均是一个升降板4,那么具有多组转体2、升降柱3和转动辊22,每一个转动辊22可以单独通过皮带221连接一个驱动机,也可以多个转动辊22在通过一根皮带221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升降板4舞台板的升降控制。若是多个转动辊22在通过一根皮带221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机,多个转动辊22的外径也影响着升降板4的升降速度,若是多个转动辊22的外径相同,那么这些转动辊22上方的升降板4则会以相同的速度进行升降,反之若是多个转动辊22的外径不相同,则同样的线速度下,外径小的转动辊22角速度大,也即是说外径小的转动辊22转动圈数多,在其他因素相同例如内螺纹211和外螺纹31设置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外径小的转动辊22上方的升降柱3和升降板4的升降速度快。甚至多个传动辊22通过一根皮带221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机的同时,有其中两个传动辊22与同一根皮带221连接时是交错连接的,也就是说驱动机驱动皮带221传输时,两个传动辊22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则会两块升降板4一个上升另一个下降,此时的舞台效果也极佳。总之,可以根据舞台板也就是升降板4的升降需求,将多个升降板4或单独连接一根皮带221,或多个升降板4一起成某一个规律进行皮带221传动连接,当驱动所有驱动机或者单独的驱动机时,甚至一个升降板4的转动辊22通过多个皮带221和驱动机连接,不同驱动机工作时,升降板4具有不同的升降方向,形成多个升降板4之间的升降配合,营造更好的舞台效果,且升降过程可控可变化,支撑效果有保证,安全性高。本技术一种稳定舞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转体(2)、升降柱(3)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柱(3)上的升降板(4),所述固定部(1)为中空筒,所述转体(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1)内,所述转体(2)上设置有轴孔(21),所述升降柱(3)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轴孔(21)内,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柱(3)穿过的通孔(11),所述轴孔(21)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1),所述升降柱(3)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1),所述升降柱(3)设置有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32),所述通孔(11)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转体(2)、升降柱(3)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柱(3)上的升降板(4),所述固定部(1)为中空筒,所述转体(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1)内,所述转体(2)上设置有轴孔(21),所述升降柱(3)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轴孔(21)内,所述固定部(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升降柱(3)穿过的通孔(11),所述轴孔(21)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1),所述升降柱(3)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1),所述升降柱(3)设置有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槽(32),所述通孔(11)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2)远离所述升降柱(3)的端部设置有转动辊(22)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22)转动的皮带(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22)与所述升降柱(3)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舞台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友邦演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