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顺兴专利>正文

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27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插接在立柱内部,所述伸缩杆上部设有插杆,所述立柱侧面设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立柱的连接处设有活动轴,所述活动杆通过活动轴与立柱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与立柱之间相互接触,所述伸缩杆上部两侧设有刀板且刀板外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插接在刀板外部且内部设有固定销轴,所述连接块与刀板之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立柱内侧设置活动杆且活动杆通过活动轴与立柱之间转连接,设置有多组刀盘配合连接块转动,连接块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连接,从而实现对看台膜张力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索膜结构
,更具体为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索膜结构体系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居住的帐篷(支杆,绳索与兽皮构成的建筑物)。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强、防水、透光且表面光洁、易清洗、抗老化的建筑膜材料的出现,加之工程计算科学的飞速发展,索膜建筑结构体系东山再起,现已大量用于滨海旅游、博览会、文艺、体育等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上,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因而使它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目前,索膜结构应用广泛,但现有的索膜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索膜结构固定且安装麻烦,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器张拉应力,造成结构稳定性不足;2、现有的索膜结构往往采用拉索进行连接,但拉索无法进行调节,造成拉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上部设有伸缩杆(2)且伸缩杆(2)插接在立柱(1)内部,所述伸缩杆(2)上部设有插杆(3),所述立柱(1)侧面设有活动杆(8)且活动杆(8)与立柱(1)的连接处设有活动轴(18),所述活动杆(8)通过活动轴(18)与立柱(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9)且第一支撑杆(9)与立柱(1)之间相互接触,所述伸缩杆(2)上部两侧设有刀板(7)且刀板(7)外部设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插接在刀板(7)外部且内部设有固定销轴(21),所述连接块(19)与刀板(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索膜张拉应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上部设有伸缩杆(2)且伸缩杆(2)插接在立柱(1)内部,所述伸缩杆(2)上部设有插杆(3),所述立柱(1)侧面设有活动杆(8)且活动杆(8)与立柱(1)的连接处设有活动轴(18),所述活动杆(8)通过活动轴(18)与立柱(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下部设有第一支撑杆(9)且第一支撑杆(9)与立柱(1)之间相互接触,所述伸缩杆(2)上部两侧设有刀板(7)且刀板(7)外部设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插接在刀板(7)外部且内部设有固定销轴(21),所述连接块(19)与刀板(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左侧设有第一调节杆(4)且第一调节杆(4)末端通过刀板(7)和连接块(19)与活动杆(8)之间相连接,所述伸缩杆(2)左侧设有第二调节杆(5)且第二调节杆(5)末端通过刀板(7)和连接块(19)与互动尾部相连接,所述活动杆(8)下部设有第三调节杆(6)且第三调节杆(6)通过刀板(7)和连接块(19)与立柱(1)底部相连接,所述立柱(1)侧面设有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与活动轴(18)之间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下部设有第二支撑杆(13)且第二支撑杆(13)与第一支撑杆(9)之间相连接,所述活动杆(8)之间设有固定杆(15)且固定杆(15)贯穿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固定杆(15)和连接杆(11)上部均设有看台膜(16)且看台膜(16)通过螺栓与活动杆(8)、固定杆(15)和连接杆(1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兴郭世磊范光强徐红刚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王顺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